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徽州名儒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在继承儒家"孝"思想的基础上,认为孝是百行确立的基础,是"忠"之本,是强国固本的基础,因而非常重视孝道。徽州名儒对践行孝道的方法也进行了总结,认为应将孝贯穿于先人生死两界,应用物质载体和形式承载孝道,长辈应对晚辈言传身教,晚辈对长辈应行孝尽孝。徽州名儒围绕孝所开展的活动,对徽州地区产生了积极影响:全社会表彰和宣传孝道,严惩不孝者,将孝体现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各种形式的祭祀表达对祖先的孝思。徽州地区孝风盛行,"孝"维系了徽州人之间的良好关系,维护了徽州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论家族祭祀对社会的凝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社会的控制与治理等问题历来为儒家所关注。本文仅拟就家族祭祀与社会凝聚之间的关系作一定的探讨,分析与阐述这种关系所依据的外在原因,并从先秦儒家思想中寻找两者之间关系的内在理论依据,探讨家族祭祀对社会的凝聚作用。  相似文献   
3.
保护生态是清代族规家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表现在对林木、水源、动物和土壤的保护。禁止性事项和惩罚奖励性措施是族规家法保护生态的主要内容。它在客观上培养了人们保护生态的习惯,产生了巨大的效应和约束力量。这在大力提倡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现代社会里,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古代家训中一种重要形式的家法族规,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还具有刑律的作 用。这种道德的法律化,是一种介于法律与情义之间的道德规训,对家族乡里的和睦与社会的秩序化 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功效,并可资鉴于当今我国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5.
“家法族规”独特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基本特质,至今仍具潜在和积极的影响。通过外部观察的特征描述,能更好地理解传统的“家法族规”。进而,通过全球化、中外交融、古今融通三种视角,发现传统“家法族规”在法治观念、制度架构、司法技巧三方面的中国现代法治意义。当然,我们也需要警惕其中“封建”留毒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外部上看,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运行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紧密互动,如家国同构的社会模式、儒家文化思想、古代社会的用人取士制度;家法族规的制度保障作为家教本身的内在特色也是其运行的动力因素。家庭功能的延续发展是现代家教运行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白族传统伦理道德,是塑造白族及其社会的价值体系,是支撑传统白族社会公序良俗的文化精神,其内涵上至国家政治、民族关系,下及家教族规、人伦修为,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白族始终自觉维护天下一统、华夷一家的中华民族政治伦理。他们亲仁善邻,与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家庭中讲究血缘,长幼有序。"忠孝节义"是其衡量人品的标准,"耕读传家"是其居家必须延续的传统;有文化、有经历,心怀桑梓的谦谦君子,才符合做人的规范。诸教同尊、诸神共奉是他们的宗教世界。豁达宽容、平和持中是白族人的心性。鼓励远行、出门闯世界的开放意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白族子弟远走他乡,拥抱世界。白族的传统伦理道德体系,是哲学,是思想,但更是行为规范,体现了求真务实,知行合一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家族是以男性为主导的血缘承继的集合体。家法族规,是家族中的男性强势群体统治女性弱势群体的一把利器,它的出现从这一角度讲,是弱势群体女性的悲剧。把女性放置在家法族规这一视阈下,用角色理论来解读,可以看到女性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9.
封建社会在中国长达几千年之久,封建宗法制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封建的家法族规。于家而言,它是重要的权威;于国而言,它是统治者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明清作为封建社会的末期也是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家法族规中对女性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封建社会的缩影。这种限制在人身自由和婚姻自由方面的表现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吾淳 《文史哲》2006,(3):144-149
犹太教社会的伦理,通常称之为宗教伦理;与此对应,中国宋代以后社会的伦理,我们可以将其叫做宗族伦理。在犹太教中,伦理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各种律法,比如摩西十诫;在中国宋代以后的社会,这种律法即体现为族训和族规。换言之,这样一种伦理与法律密切相关,符合伦理的生活也就是符合法律的生活。同时,这样一种亦伦亦法的生活准则又通过教育得到落实。普遍伦理只有在法律和教育的担保下才能够实现或成为可能。这样一种伦理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已为犹太民族的历史经验和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所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