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卡尔曼滤波(KF)可以在线性系统中对目标状态做出最优估计,得到好的滤波效果。然而实际系统总是非线性的,针对非线性系统,常用的解决办法是对非线性系统进行近似线性化处理,从而将非线性问题转变成线性问题。文中分析了扩展卡尔曼(EKF)、无迹卡尔曼(UKF)和容积卡尔曼(CKF)的基本原理和各自的特点,然后将EKF、UKF和CKF进行滤波对比和分析,最后通过仿真试验证明:与EKF相比,UKF、CKF不仅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估计精度。但CKF的估计均方误差值相比UKF更小,表现出了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在非线性条件下,扩展Kalman滤波(EKF)的应用最为广泛。但是,由于它采用了Taylor展开的线性变换来近似非线性模型,因而存在计算量大、实时性差、估计精度低等缺点。粒子滤波(PF)用一些带有权值的随机样本(粒子)来表示所需要的后验概率密度,并通过这些粒子的加权来估计目标运动的状态,从而得到基于物理模型的近似最优数值解,具有精度高、收敛速度快等特点。通过仿真实验将PF与EKF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并且研究了噪声协方差与粒子数对PF的影响。PF与EKF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强非线性条件下,PF比EKF跟踪精  相似文献   
3.
[提要]《度门寺无迹禅师碑文》陈述了无迹正诲禅师的生平事迹、求法经历、追慕度门兰若以及复兴玉泉寺等事宜。不仅如此,该碑文还构建了自大唐神秀至晚明常镇、正诲及了凡乘时这一时段北宗禅的传承谱系。在梳理、校释《度门寺无迹禅师碑文》的基础上,通过对碑文内容的逐层分析和品读,进而诠释该碑文对“北宗禅的谱系构建”“唐以降北宗禅发展的图景”“北宗禅僧与士大夫的互动”“佛门僧众对南北两宗的立场”以及“北宗禅修行方式上的转变”等方面的诸种影射。同时,文末还以《度门寺无迹禅师碑文》为中心,梳理了无迹禅师的一生行事,并列出简要年谱。  相似文献   
4.
数据融合是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一定处理,得出目标状态及势态估计的多层次多平台过程。详细讨论了对目标的跟踪算法,此算法不仅对多目标,而且对新出现目标和机动目标均能进行识别和跟踪。  相似文献   
5.
罗超  吴轩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9):143-145,150
针对桥梁底部缺陷自动探测时,需要定位缺陷点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桥底模型和相关坐标系、分析智能桥检车的结构,设计了一个组合定位系统。其中车辆定位子系统采用了基于模糊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GPS/DR组合定位方式,并对该子系统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可有效地实现车辆的定位,并得出准确的工作臂末端定位和缺陷定位基座标信息,该系统为桥梁底面缺陷自动检测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古代美学形神论中一个重要的审美命题,"无迹而神"的诗学形神观是中国本土文化固有的"形"、"神"概念与佛教文化交糅、融合的结果.佛教"形神"观、"空"观的渗入以及佛教的中国化-禅宗的"顿悟"思维是助其形成与发展的异质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7.
夏爱华 《老年人》2014,(1):51-51
正19岁那年,于丹同朋友一起去敦煌看壁画。那天从莫高窟出来,已经是下午4点钟了。她说,想去沙漠看那些绮丽的风景。朋友闻言大惊,劝她不要独自前往,天黑以后的沙漠很危险。可她不听,跟莫高窟的讲解员借了一支特别大的手电筒斜背在肩上,给朋友留下一张纸条:"我去沙漠了,我带了手电,请你别担心。"便独自走进了沙漠。  相似文献   
8.
将信息滤波融合理论引入中低速磁浮列车测速定位领域,在交叉感应回线的测速定位基础上增加雷达测速定位传感器和查询应答器,以交叉感应回线和雷达传感器实现相对定位,以查询应答器实现绝对定位,从而得到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测速定位,可以显著提高中低速磁浮列车测速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最后采用MATLAB仿真对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论脱化     
夫脱化之法 ,其为义也大矣 ,自来诗家造语 ,率以祖述为常 ,虽有剽窃偷盗之讥 ,不减引古取旧之用。在于古人 ,既已心知其实 ;抑于今世 ,则或闻听而骇。是以今兹所论也 ,虽托昔贤之为说 ,殆犹重发此秘于天日乎 ?顾脱化之为义 ,向有牵缠 ,故入作之为要 ,略需分理 ;而唯辨于祖述之必存 ,则尤进乎语汇之先在矣。至若脱化之为法 ,乃在祖、作之同异 ,与夫翻新之变化 ,且以语工字简为尊尚 ,而视融化无迹为极至也。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诗学精神的诞生,大多脱离不了道家哲学的影响。道家虽本无意于今日所谓文学艺术,但其妙契艺境的思想观念却给后世的文艺家以无穷的启发。老庄哲学境域中的道器观、形神观、有无观,为中国文学艺术的审美趋向开拓了特有的思维方式,“无迹而神”的诗学形神观便是受惠于此种思维而逐渐培植起来的一种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