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汶 《山西老年》2014,(8):19-19
1941年2月5日清晨,日寇海军大将大角岑生乘坐日本海军的大型运输机,率幕僚从广州机场起飞,由6架战机护航,前往海南岛就任南太平洋舰队司令官,为进攻香港和东南亚做准备。不料,大角的座机在伶仃洋上空突遇旋风,引擎失灵,被迫折返珠江口西岸,拟迫降三灶机场修理。之后又遇大雾,飞机迷航后闯入广东中山县第八区(大赤坎村)中国挺进第三纵队的阵地上空。挺进第三纵队的防空观察哨发现日军运输机后立即上报纵队司令袁带,袁带当即下达射击命令。  相似文献   
2.
1937年8月14日,弱小的中国空军在杭州湾上空,首次和号称“所向无敌”的侵华日军航空队展开空战。这场罕见的“空中肉搏”令整个世界为之震惊。日本海军航空大佐石井义最后也落得个剖腹自杀的下场。  相似文献   
3.
于日良 《金陵瞭望》2005,(14):10-10
1937年8月15日,由日本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一手策划的偷越过淞沪战线,突袭中国首都南京的首次大轰炸悄然拉开序幕。日本海军木更津航空队10多架九六式攻击机护送5架轰炸机从长琦大村机场起飞,避开上海、杭州直扑南京。下午1:30,预警警报传到南京,大校场蔡世昌、陈有为即驾驱逐机升空侦察,于苏州地区上空拦截日机。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三份举世公认最有价值的情报:希特勒德国对苏不宣而战、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日本天皇御前会议决策南下太平洋。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曾自豪地说,德国进攻苏联的情报我们事先也已获得。  相似文献   
5.
日本于1907年制定的《帝国国防方针》,经1918年、1923年和1936年3次修订,成为其制定对外侵略政策和扩充军备的重要依据。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海军一直将美国作为第一假想敌国,强调要保持对美7成比例、“舰队决战”战略。日本制定及第一次修订《帝国国防方针》时,美国虽为日本海军的假想敌国,但只是后者扩充军备的参照国而已,至第二次修订时,美国成为日本海军战略的对象国。1936年日本海军“南进”战略施行时,美国已成为其必战国。可以说,日本《帝国国防方针》的制定与修订,清晰地反映出日本海军对美战略观的确立与变动过程。  相似文献   
6.
从目前美国公布的档案资料和在中国发现的有关档案资料来看 ,并结合一些实地调查资料分析 ,可以断定日本海军也曾在中国实施罪恶的细菌战  相似文献   
7.
青岛从1891年建置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不到60年的时间里曾于1914-1922年、1938-1945年两度被日本占领,在此期间曾有大量明信片被印制和发行。这些明信片涉及题材广泛,包括军事、建筑、古迹、风光等,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虽然我们无法确定其发行的具体数量,却可以肯定其数量之大,因为即便经过战乱,我们现在仍能看到有相当数量日占时期的明信片存留于世。  相似文献   
8.
马德祖 《领导文萃》2011,(4):118-122
今天的亚洲大国之间的较量比以往更加激烈,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中、日、印“三雄并举”的复杂军事格局。日本海军权威人士已有狂言:“如果中日交战,日本海军将在四小时内歼灭中国海空军。”二战末期,盟国规定不许日本生产进攻性武器,  相似文献   
9.
宇光 《当代老年》2009,(11):26-27
60多年前,在日本东京上野公园陈列着两个巨大的军舰铁锚。锈蚀斑斑的身躯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经历的沧桑。它们便是当年威震亚洲的中国北洋海军“镇远”和“靖远”两艘巡洋舰的铁锚:它们作为日本海军的战利品,载着中华民族的耻辱,在异国他乡默默矗立了50多个春秋。然而,1947年的一天,它们终于洗雪国耻,回到祖国的怀抱。  相似文献   
10.
李晨 《老人天地》2014,(5):28-29
1895年2月14日下午3点半,在冬日的落寞残阳里,主力舰艇已经损失殆尽的北洋水师派出谈判代表程璧光、牛旭昞,登上耀武扬威于威海卫军港之外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正式签署《威海降约》,宣布北洋水师正式投降并将残余舰艇交给日本海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