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3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186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298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共和国建国初期的50年代,邵燕祥的诗是以热烈奔放、赤诚纯真而赢得人们的赞美的.然而,作为一位正直的诗人,他不愿违背自己的良知,被讥为不识时务.诗人因此获咎.诗人复出后,创作风格有很大的变化.由激情趋向冷峻,由一位乐观向上、热情奔放的诗人一变为善于思索、富有理性美质的诗人.  相似文献   
2.
儒家所言之道和人伦日用常行之事是相即不离的关系。他们讲成人之道,不脱离知识技术的传授,但目标在于成就道德人格。道德成就的前提是不悖离人及其万事万物的自然本性,实现人与自然及社会万物的本源性沟通,这样的沟通只有在人伦社会中才能实现,从而达到人格的至善和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后新儒学及"公民儒学"相关问题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安梧 《求是学刊》2008,35(1):12-20
内圣之学应是在整个历史社会总体与生活世界中生长出来的学问,因此,面对整个外王情境的变化.内.圣之学必然应有所调整;而圣贤的教言也必须置于整个历史文化的总体情境下才能够有恰当的理解.面对心性之学与专制主义结合而造成的专制性、摹虐性及以理杀人等种种之异化,我们必须将原来儒学的内圣工夫转化为一套客观的制度结构,只有在契约性的社会结构之下,个人才能够自然地进入到社会展开公共对话.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的儒家经典诠释方法论,就是读者运用自己的“良知”,去与经典文本意义中体现出来的圣人的“良知”相交融。从了解经典文本的符号意义,进而了解经典文本意义中的“理”,最终达到对于圣人“良知”的体悟,实现自己的“良知”。  相似文献   
5.
“致良知”教作为王阳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既是其讲学的立言宗旨,又是王门诸子学习、实践活动中的思想纲领。20世纪以来,关于“致良知”教的研究主要形成了哲理诠释与精神信仰两种不同诠释路径。反观20世纪以来阳明“致良知”教的两种研究取径,都不可回避一个更为本质的问题——成德成人。成德成人的德性教养既是儒学一以贯之的内在精神,更是阳明“致良知”教的本旨意涵,其意义就在转化个体生命情感、精神意志的过程中显现出人人本有且知是知非的良知。在成德成人的基础上,哲理诠释的路径蕴涵着精神信仰的价值追求,而精神信仰的路径又表现出哲理诠释的普遍性面相。这既关涉如何体贴阳明哲学的真精神,也向当代儒学研究提出了应当如何诠释儒学传统价值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阳明心学     
王阳明在继承思孟学派的"尽心"、"良知"和陆九渊的"心即理"等学说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朱熹那种超感性的先验范畴的"理"为本体学说,创立了王学,或称阳明心学。  相似文献   
7.
宝洁公司和联合利华公司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其产品占据了全球日用消费品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深受消费者青睐的海飞丝、夏士莲、力士、潘婷、护舒宝等每个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都是他们的产品。为了争夺市场,这两个公司发生了一场令人费解的“间谍”风波。  相似文献   
8.
9.
忏悔是人类独有的思考方式,是对无罪之罪的自我发现和道义承担。在道德公识、信仰、良知三种缘由指称下的忏悔实际上完成了有罪个体从"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的人格飞跃,显示出自我疗救的价值意义。忏悔作为文学创作的主题,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精神向导的作用,方兴未艾的新世纪文学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可贵品质,显示出文学救济人心的现世功用。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虽以批评朱子起家,但也继承了朱子天理思想。在阐释良知时,阳明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从天理的角度来说的;在天理、人欲之辨上,王阳明也承袭了朱子的基本立场。阳明对朱子天理思想的继承为良知的客观性、普遍性作出了有力论证,也带来了问题。首先,以天理为心之本体、为至善者,以人欲、私欲为恶,这看上去似乎没什么问题,但在“去得人欲,便识天理”的论调下,理与欲就处于非此即彼的关系中。如此,感性欲望的地位就不得独立,意义就不得彰显。其次,以超验的天理诠释良知,会使作为人内在成德根据的良知抽象化,从而使阳明心学陷入二重性的困境,在学理上有走向分化和破败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