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容许行为论     
容许行为是行为人不得已致人损害,以免本人或第三人更大损害的利害阻却性行为.创制本概念,旨在为纠正德国法系传统民法和中国民法通说有关利害阻却性行为理论上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徙强族,都关中,和约匈奴;明朝廷礼,次宗庙仪法.作《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赞语也云:“然而刘敬脱挽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诎,道固委蛇’,盖谓是乎?”基于此,后人认为司马迁作《刘敬叔孙通列传》的主旨是表彰刘敬和叔孙通的功绩.但综合考察司马迁的政治观、价值观、个人遭遇和笔法,司马迁是运用“曲笔”,寓贬于褒,通过刘敬与叔孙通二人的对比来深刻揭露汉代儒者见风使舵、曲意逢迎的丑恶嘴脸,由此表达对汉武帝“独尊儒术”的不满.  相似文献   
3.
“求女”之喻旨历来是《离骚》研究的关键所在,“求贤”、“求君”之争至今尚无定论。治骚大家全开诫先生就曾明文指证“求女”乃喻“求贤”。但本文作者立足于《离骚》本体,从创作旨意、主要内容、文章结构以及逻辑学等角度,多方求证了“求女”喻“求君”一说。  相似文献   
4.
刘晓军  李鑫 《学术月刊》2023,(12):136-145
相对于古代小说评点而言,近代小说评点发生了三个重要转变:评点主体层面,由书商型、文人型评点者转变为政治家、小说家评点者;评点旨意层面,由劝善惩恶的道德教化转变为启迪民智的思想启蒙;评点理论层面,由讲究技法的文章学理论转变为偏重叙事的小说学理论。近代的小说评点者利用小说评点传播新知、启迪民智,在公民政治意识的培养和科学知识的普及等方面首开风气之先;其使用叙事学的概念、方法与视角评点小说,在现代小说理论体系的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职业报人和专业作家的身份有助于小说创作的可持续发展,对小说的现代化进程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黑暗之心》因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历来被叙事学家所青睐,常被当作阐述叙事理论的佳作,同时它也是批评家们解析《黑暗之心》时难以规避的问题。但迄今为止,很少有人从伦理学的角度对《黑暗之心》的叙事层次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如果结合文学伦理学批评转向时期的主要哲学家及批评家们的相关理论,对《黑暗之心》的叙事层次进行探讨,可以透析该部作品背后的伦理道德旨意。  相似文献   
6.
对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旨在深入探究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仔细阅读剧本文本,分析莎士比亚对人物形象以及他们在对白中的言辞和表演的描写,来推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研究人物形象对剧情发展的推动和发展的影响,分析人物形象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不断变化的丰富情感和矛盾心理。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解读《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深入探究莎士比亚在悲剧中所揭示的人性、道德和命运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8.
程晶晶 《兰州学刊》2005,(1):266-268
<一剪梅>作为"新妇相思"之经典,引发了绵延千年的接受史,后人或赏其风格用语,或论其在词史中的地位价值,或沿用其句式语意以借易安之语倾一己之悲愁,到90年代又成为一首流行歌曲<月满西楼>的歌词来源被赋新曲,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光彩.<一剪梅>的接受史大致可分为:旨意的阐释史、风格的鉴赏史、"经典"的影响史.从这三个角度出发,一方面横向挖掘这一经典文本的丰富意蕴,另一方面纵向展示这首"新妇相思"词的经典化进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