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3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10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682篇
社会学   94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替罪受害者机制由法国文学批评家、人类学家勒内·吉拉尔建构,是原始人类应对献祭危机的策略。模仿欲望在动态发展过程中衍生冲突与暴力,致使社会秩序崩塌,献祭危机出现。替罪受害者机制在模仿欲望的驱动下寻找替罪受害者,于是集体迫害者指定带有受害标记的替罪羊。替罪羊将社群内的分散暴力转变为一致暴力,并随着献祭己身净化了暴力,由此献祭危机解除,社会秩序恢复,替罪羊也在此过程中经历了由极恶者到拯救者的两次变形。勒内·吉拉尔从文学经典、当代原始人仪式中寻找替罪受害者机制的证据,指出替罪受害者机制是人类文化的创世原则。  相似文献   
2.
“再现说”是 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占主导地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 20世纪中国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整体格局,也影响了人们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看法。20世纪中国社会的动荡,使“再现说”为承载社会责任而偏离了艺术对它的要求。因此,要结合各种观点的语境分析其合理性,并结合“表现说”来分析其得失。  相似文献   
3.
以分析而非综合的方法清理中西文论比较研究中因“模仿/表现”二分而引起的概念困惑,在基于主客关系的思维模式层面消解西方机械二分,在中西文化上下文中重新界定“模仿”和“表现”,以揭示两种文论传统间的不可通约性。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道德教育,必须在方法上实现更新。文章认为,传统的显性教育在现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已显示出某些不足。为强化道德教育的效力,应当在德育教育中引进隐性教育,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应当是道德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滑稽模仿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尚不明确.滑稽模仿能否被认定为合理使用存在理论上的争议.建议将一定的滑稽模仿纳入合理使用的范畴,在具体认定时,综合考虑四个要素:使用的目的和性质、原作的性质,使用的数量、对原作价值和市场的影响.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关于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教师的知识构成,而体育教师隐性知识的构成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有着比显性知识更为重要的价值体现。为此,体育教师要全面了解隐性知识的内涵、充分认识隐性知识建构的价值及其建构途径,才能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论企业意会知识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持续竞争优势的深入研究 ,认识到意会知识对企业越来越重要。文章简要地阐明了意会知识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意义 ,分析了企业意会知识的分类框架和表现形式 ,并探讨企业如何加强知识管理使意会知识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英汉语称谓语与文化之关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语言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称谓语与文化密切相关,是一种显性文化形态。文章通过用文化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观点对英汉两套称谓系统进行分析对比,从而揭示它们与文化之间存在的种种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英语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它的大量出现直接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中国式英语的形成有诸多方面的原因,而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则是根本的原因。为了杜绝或减少中国式英语的产生,应采取开设西方文化课,多模仿等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10.
学衡派与新人文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意在重审学衡派这样一个在五四时期与新文化运动尖锐对立的思想派别。通过考察它与新人文主义理论的联系,以及它与新文化运动在进化论、浪漫主义、模仿、历史与传统等观念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揭示出学衡派的基本思路与观点,并对它与新文化运动的相互作用作出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