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30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普遍采取一种拟人论的宇宙志身体观,去思考混沌的宇宙和自然,从而克服对于自然的恐惧。但现代社会的启蒙和科技理性,致使宇宙志的身体变得遥远而陌生,由此造成身体和精神上的生态认同危机。作为五官感觉之一的听觉,由于其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成为重建拟人论自然观的一个重要契机。听觉不仅可以实现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感应和同情,而且,通过声景的改造,可以重建空间气氛和现代家园感。作为一种艺术符号,现代主义抽象艺术也正是通过对音乐性的追求,试图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都无疑说明了听觉是弥合生态危机,建构生态认同,寻觅生态记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要求老师越来越贴近大学生,在思政课堂设计出优美动人的声景、风景和心景,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益探索。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聆听专业的方向和结构,可塑造思政课堂的声景;精心选择课件素材,让学生阅览专业的魅力和韵味,可聚焦思政课堂的风景;认真分享专业爱好,让学生品味专业的功能和价值,可构筑思政课堂的心景。声景是基础,风景是重点,心景是关键。思政课堂的互动性、立体性和品味性得以呈现,这与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形态相呼应。  相似文献   
3.
4.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城市想象中,"城景"不仅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它还综合了作家创作意图的主观投影、自身生命感知和情绪体验。三种不同视角呈现出了不同的城市形态:启蒙视角下的"城景"是灰暗与衰败的,革命视角下的"城景"是充满了对立与冲突的,自由视角下的"城景"是充满了日常生活审美的。  相似文献   
5.
alone 《民族论坛》2007,(1):38-40
每次回忆在耶路撒冷的时光,最先记起的总是这座城市的喧闹声.从清晨开始,此起彼伏的教堂钟声、清真寺塔尖上传来的阿訇召唤声、哭墙前犹太教徒的祈祷声……城市里充满了这样的声音,有时纷扰,有时和谐.晚间,听罢教堂里的赞美诗,漫步穿过集市,小店已准备打烊,于是"砰砰"的关店门的声音又不绝于耳.当虔诚的基督信徒,背负十字架,走过"悲哀之路"时,他们高唱着:"基督,记得我",而歌声却时不时被商贩的叫卖声淹没……骚乱、警报、军用飞机的震动,这就是耶路撒冷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诗史上,唐代是寺院诗创作的转进与勃兴期,作品数量及题材拓展均取得极大突破。在书写模式上,相继形成藉景畅理、触境明心、纪实绘景三种类型,充分体现佛教与山水互彰的共生性,为山水诗开拓出全新境界。唐人寺院诗重写景造境,常以动静相生法状清寂之景,物态生动,意境幽玄。寺院诗在艺术表现上追求警策,字锻句炼,隽语频出,普遍形成以精切之语状绝胜之景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福建福清市近期发现的摩尼教文献中,《香空宝忏》可谓福清摩尼教在功德道场中所使用的一个核心文本,内容丰富,而且保存完好,内容完整,其中的15条忏悔文均与敦煌、吐鲁番等地发现的回鹘本《摩尼教徒忏悔词》能够一一对应。关于福建摩尼教的最早传播者,史书记载为呼禄法师。笔者此前推测“呼禄”为回鹘语■(吉祥)的音译,意在说明福建摩尼教由回鹘高僧传入,福清本《香空宝忏》中的15条忏悔内容竟与回鹘本《摩尼教徒忏悔词》高度一致,可以证实福清摩尼教与唐代北方摩尼教一脉相承,是漠北回鹘摩尼教南迁的嫡传系。  相似文献   
8.
一进入印度,我便产生出一种严肃的神秘感,并强烈地感受到印度社会精神和信仰的那种多元、充溢和饱满。在印度的日子里,我经常会被一种与神共存的氛围所浸润,即便只是对印度历史上几位伟大人物的片刻缅怀,都会使我的心灵产生极大的震撼和感动……  相似文献   
9.
关于文艺创作的标准,毛泽东是主张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的,但他自己的诗词创作却更注重"诗意",即诗词的艺术性。毛泽东诗词大都善于处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关系,能够做到情景交融,大小相通,古今映衬,构成富有魅力的诗歌境界,具有沁人心脾的审美效果。在审美倾向上,毛泽东诗词也有不如人意之处,这表现在一些作品在雄视千古的同时,止于"今胜昔"的陶醉,而较少对已有成就的审视和对不足之处的自省。就语言的角度说,毛泽东诗词所提供的主要是古典美,而不是现代美。  相似文献   
10.
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生活在古代,青山严格地存在。杜甫与二十年末相见的老友重逢,呼酒话衷肠,促席说平生,我在《赠卫八处土》里读到的却是:“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微信时代如何刷得出这样古典的情义。一个人浪游青岛,不纵身与都市繁华抱个满怀,于世人已是旁枝侧溢,还刻意地追访老屋老树,只能说,对这个时代,我一直有根哀叹的神经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