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3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坪 《小康生活》1994,(1):50-50
湖南资兴市州门司乡黄旗洞村村民何月生,在资兴市种子公司指导下,九三年杂交水稻制种(晚稻)1.7亩。亩产量492.4公斤,值币1477.2元,一举夺得了杂交水稻制种亩产第一的桂冠。他在实践中,掌握了一套丰富的杂交稻制种经验。  相似文献   
2.
高举 《小康生活》2003,(8):54-54
(一)番茄汁的制备:将经过挑选、洗净的番茄破碎,放置5分钟,加热至70℃后立即冷却到室温。然后经打浆机连续打浆和分离,即可得到番茄汁。番茄汁含有大量空气必须脱除。用300—400mmHg(40—53.3kpa)真空度下脱气,并在1500转/分的转速下离心分离20分钟,制备出透明的番茄原汁。番茄原汁呈淡红色,总固形物含量(以折光计)为4.2%—4.9%,总酸(以柠檬酸计)为0.35%—0.41%。(二)番茄汁果醋饮料:在番茄中加入果醋,其加入量为每100  相似文献   
3.
眉山市是四川主要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之一,主要面临多乱杂、技术力量差异大,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基地分布相对分散、管理难度大制种风险高等问题,严把准入关、开展制种技术培训、基地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严把质量关、规范管理,是适宜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12个税型两系杂交稻组合在5个播期条件下的播始天数、株高、单株草重、谷草比、单株有效稳、每穗着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单株粒重等10个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仅结实率及谷草比与单株粒重的相关系数(正相关)较大,而且这2个险状对单株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也较大,说明现阶段提高结实率及谷草比是选育强优势税型两系杂交稻的主攻方向。对提高结实率的途径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6.
西瓜杂交制种平衡施肥高产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杂交制种西瓜实施不同的平衡施肥处理,分析其蔓长、茎粗、座果率等生物学特征以及种子产量、千粒重、空壳率等经济性状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实行平衡配方施肥既能有效提高西瓜的农艺性状,又可提高种子单产和质量。西瓜制种N:P2O5:K2O的最佳配比为1:0.6:0.96,推广平衡配方施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以5个两系杂交稻及相应的两用系为材料,在自然温度条件下进行长日(15:00小时)和短日(10:00小时)处理,结果再次表明,两用核不育系的不育性属隐性核遗传,在杂种F1代不表达。两用系的可恢性及父本的恢复力、亲和力是影响两系杂交稻结实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第一个告诉世界秘密的人这已经是1964年夏天了。实际上,自从1961年断定自己发现天然杂交稻的那天起,他就意识到了天然雄性不育水稻的存在。然而这种搜寻工作毕竟有如大海捞针。  相似文献   
9.
黄璇 《小康生活》1999,(10):17-17
由于遗传、生理及栽培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杂交稻的空壳率比常规品种稍为偏高,降低杂交稻空壳率,提高结实率的主要措施:一是选择结实率较高的组合;二是掌握中晚稻播种期,避开低温影响;三是正确确定栽插日期,避开高温影响;四是注意施肥方法,合理搭配磷钾肥,应以有机肥为主,以基  相似文献   
10.
1996~ 1 997年 ,对双季杂交稻盘育抛栽的适宜组合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适宜于双季杂交稻盘育抛栽的新组合模式为早稻K青A/ 40 2配晚稻K优 1 7,在早稻抛栽 30~ 37.5万穴 /hm2 ,施纯N 1 2 0~ 1 5 0kg/hm2 ,晚稻抛栽 33/hm2 万穴 ,施纯N1 35kg/hm2 左右的情况下 ,双季产量可达 1 4 31 0kg/hm2 ,略优于双季稻手栽秧配套组合的产量水平 (1 386 0kg/hm2 ) ,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