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显祖以唐传奇《霍小玉传》为蓝本创作了《紫钗记》,并对男主人公李益的形象进行了改写。对于重塑后的李益形象,有人批评其性格过于被动软弱,甚至苟且忍让,算不上“至情”。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事实上李益是一位能屈能伸、重情重义的至情君子。他性格中的“软弱、拖延、苟且”,是当时社会强权政治压迫下的产物。看似矛盾,实则合理。李益形象实质上是汤显祖的自我投射。  相似文献   
2.
王昌龄与李益同为唐朝的著名诗人,他们都有题材丰富的大量诗歌创作,从两人的闺怨诗入手,从他们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来比较他们在以闺怨为题材的诗歌创作方面的异同,从而展现出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与特色。  相似文献   
3.
李益诗歌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益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现存174首。通过分析其诗的用的情况,可以看出其诗各韵部合用独用与王力先生《汉语语音史》中考证的隋—中唐的音系基本相符,也有一些韵例与晚唐—五代的音系相同。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研究文学艺术的历史时,总是习惯性的按照时代的不同来进行划分,尽管文学艺术的发展是前后相承具有历史的连贯性的,但后人们看前人的作品,却往往忽略了这种一脉相承的连贯性,只看到一座座时代的高峰。于是艺术的长河常常被时代的崇山峻岭分割开来。其实,每一座高峰后面,都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源流。在这条长河中,中唐的李益算是很幸运的了,他的诗歌的光彩并没有被时代的分野所荫蔽,当他的诗歌一挥而就的时候,人们仿佛从历史的回音壁中聆听到盛唐之音。历代许多诗论家都把他与王昌龄相提并论,现代的文学史著作也大多肯定这一点,应该说是很有见地的。他们诗歌之中的共性以及这共性之中的差异,最集中的反映于他们的边塞诗当中,这里试图从他们的边塞诗入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边塞诗著称的中唐诗人李益,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为后世留下了备受称颂的诗歌,本文将着重对其边塞诗的语言艺术进行分析,发现其诗在选词造句上、白描手法的运用上以及用典模式等几个方面极具特色,使得诗歌语言准确、冼炼而富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明代畸人徐渭晚年有杀妻之事,关于其为何杀妻聚讼射覆。明清两代流传徐渭因害死一僧而看到妻子与和尚私通而杀妻的故事。这一故事实际上受到唐代诗人李益由于忌妒而怀疑妻子不忠的影响而来,李益疑妻事件后来被《情史》附会在明代畸人徐渭的身上,通过两人由疑妻到杀妻的相似来看,可证明徐渭因疑杀妻是后人附会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历代李益生平和诗文研究状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其得失成败给予简要分析说明,特别对影响李益研究正确方向的一些失误和疏漏,做了必要辨正,可以,使人们对这位著名诗人的诗事及研究状况有正确的整体认识和把握,避免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8.
汤显祖"玉茗堂四梦"之中,《紫钗记》居其首,是在唐传奇小说《霍小玉传》的基础上改编成传奇剧的。主旨是讴歌婚姻自由和纯真的爱情,揭露封建门阀制度的腐败,揭示人民百姓和封建特权阶级之间的矛盾。《紫钗记》不仅继承了唐传奇小说针砭现实的的批判精神,还根据新的主旨对作品的人物和情节加以改造,有所创新:霍小玉成为情之所至的代表,李益变成忠于爱情的翩翩佳公子,剧中加入了代表统治阶级的卢太尉,强调并提升了黄衫客在霍李完婚中的关键作用。这是汤显祖一部成熟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郭锋 《兰州学刊》2007,(3):140-142
李益少年时代居住在陇右,吐蕃陷没陇右诸郡前举家东迁。尽管从此再没有踏上故土,但少年时期这段特殊的经历,对于他的边塞诗歌具有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他百折不挠的报国精神和“悲壮婉转”的边塞诗风。  相似文献   
10.
趋同与立异——李益早期诗歌创作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历时期是李益诗歌创作的成长期。典型的大历诗风在他的送别酬赠之作中留下了明显的印痕;而在表现着汉魏遗风和盛唐余韵的"华州诗"以及少数表现人生理想的古体诗中又洋溢着诗人迥异时流的叛逆精神。李益的早期诗歌创作之于大历诗风既有趋同的一面,又有立异的一面;而后一方面尤为可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