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9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9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程 《领导文萃》2012,(2):35-37
明朝洪武八年的一天,告老还乡的刘伯温在青田县病逝了。刘琏与刘仲景跪在父亲棺木前,放声痛哭。众宾客也是神色凄然,刘府上下哀鸣一片。突然,刘府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马蹄声过后,只见当朝丞相胡惟庸率领全副武装的士兵闯了进来。胡惟庸一边高喊着替皇上吊丧,一边将刘氏兄弟拉到一旁,  相似文献   
2.
张杰 《中外书摘》2012,(1):83-84
就在那一夜,大明朱家的天下改朝换代,朱家的孩子们死的死、散的散。崇祯十七年(1644年),在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进北京之前,崇祯皇帝朱由检把三个儿子叫到了身边。想着大明几百年基业要毁在自己的手里,看着还都是孩子的三个儿子,崇祯帝心里相当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3.
吴梅村《圆圆曲》,作于明清易代期间。历来论者,皆以“冲冠一怒为红颜”为讥刺吴三桂,虽然不误,却不免失之皮相。结合明清之际史实读《圆圆曲》,互相参证,诗人创作之幽怀孤抱乃得昭然:盖借圆圆之遭际,抒兴亡之悲恨,于当日民族之劫难作沉痛之反思,表层刺吴讽陈,深层刺清,于崇祯帝自杀弃国之不智,深致惋惜,矛责及李白成军之“荒宴”,故不能承担内安外攘之历史责任。诗人的立场是民族的立场,而非仅明朝遗民的立场。  相似文献   
4.
《成才与就业》2012,(19):47+49
音乐会:"王者之声"爱尔兰国家合唱团——艾纽纳音乐会时间:2012年10月28日19:30地点:上海音乐厅在欧洲大西洋边缘、与大不列颠岛隔海相望,有一个美丽岛国爱尔兰。这是一个即使在战马上也要高挂竖琴的精灵民族,这里的森林山谷间潺潺溪流流淌着太多的感情,丰富得只有音乐才能抒发。  相似文献   
5.
明崇祯十六年,岁在甲申,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煤山,死前日:“诸臣误朕。”明亡。自此,李闯、满清与南明,三家逐鹿,王战中原。尽管此后的战乱依旧延续,但明王朝作为一个对于中国具有实质性统治的王朝,1644年是其终点。其后的历史,在一般叙述中,将作为一个新王朝的开国序幕。  相似文献   
6.
明朝末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大明王朝轰然倒塌。不久,清兵入关,打败了农民军的抵抗,继而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很快占领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但是,明朝的军民们并没有停止反抗,抗清斗争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华大地上演了一幕幕宁死不屈的慷慨悲歌。清顺治十一年(1654),清兵加强了对明朝残余势力的进攻。抗清前线湖南,很快被清军攻占。清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但无数的湖湘  相似文献   
7.
人们感慨李自成推翻明朝腐朽统治历史功绩的同时,也感慨其溃败之迅速。细究起来,李自成败亡原因很多,但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只用下层知识分子:埋下败亡的祸根李自成生于陕西米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崇祯三年  相似文献   
8.
朝代更迭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较常发生的事,一般几百年就会发生一次,而明亡清兴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清军入关前统治区人口仅仅百万,兵员最多十几万,竟然能击败号称百万的李自成军与百万明军,入主拥有上亿人口的中原。  相似文献   
9.
关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归宿问题,历来争论不休,目前“通山说”、“夹山说”以及“青城说”成鼎足之势。三家在对李自成归宿问题的讨论中,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于支撑论点的史料的详细考证和甄别,史料使用的随意性较强;在史学方法上,过分倚重家谱和民间传说,使得论证本身缺乏科学性,立论基础薄弱。论争中在学风方面也存在问题,如不求甚解、党同伐异、缺乏沟通等。若这些问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纠正,就永远无法还原历史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0.
李自成学拳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原名李鸿基。他为什么改名叫李自成呢?这里面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