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7篇
人才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音 《社区》2005,(15):47-49
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对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提交的2004年度审计报告进行分组审议。在一系列的问题中“,审计18所高校,乱收费达8亿多元”的情况,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审计署一官员披露的A大学违规收费的内幕,令人看到教育管理严重缺失的冰山一角。1035万元教育“捐款收入”哪里去了2004年2月5~27日,审计署对A大学进行延伸审计。审计署派出的审计组进驻后发现,该校2003年向新生收取了1035万元“捐款收入”,未按规定上缴中央财政专户,而是作为其他收入转入自有资金账户。这千万元巨款究竟流向何处?审计组判断,A大学教育收费行…  相似文献   
2.
继去年6月,审计署首次全文公布审计报告,点了中央四个部委的名,曝光了一批大案之后,今年6月审计署又如法"炮制",将被媒体称之为有史以来措词最为严厉的审计报告再次公诸于世,审计长李金华再度成为公众人物。 在"审计清单""横空出世"震动全国之初,"铁面"审计长李金华就以"审计就是国家财产的'看门狗"'  相似文献   
3.
毛寿龙 《决策》2005,(8):54-54
在不久前的十届人大常委会上,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受国务院委托,做了200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的报告。报告一公布,李金华再度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审计风暴又来了!  相似文献   
4.
余玮 《老年人》2008,(6):20-21
2008年3月13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李金华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从而告别了他23载的审计生涯。此前,个性鲜明、嫉恶如仇的李金华发起了一场又一场“审计风暴”,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赞誉。在这些支持和赞誉的背后,是老百姓对政府激浊扬清、根治腐败的期待,是对建立一个新型法治国家的厚望。  相似文献   
5.
吹风     
《领导文萃》2007,(9):6-7
李金华:要把大量审计力量投入刭涉农资金审计;齐骥:建设系统要合理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刘永福:我国社保进入发展新阶段;张晓强:国家鼓励企业境外投资重点投向四方面。  相似文献   
6.
"审计风暴"曾成为老百姓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与其说是世人在关注李金华,不如说是民众在期待刚性反腐制度的力道彰显。记者深入采访李金华,这位善于发现问题的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更关注"追究责任",他期待有一天审计不再成为"风暴"……  相似文献   
7.
陈晓 《领导文萃》2009,(24):32-33
9月1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54个中央部门2008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报告。由于这份报告每年都要对中央部门"点名",因此也被视为最敏感的报告。还记得上一任审计长李金华就是因为"点名"而出了名。  相似文献   
8.
李金华,中国审计署审计长,在群众中享有“李铁面”、“经济警察总长”、“中国财经包公”的美誉。  相似文献   
9.
在历次震撼海内外的“审计风暴”中,喝彩声、叹息声、责问声从四面八方向他汹涌而来时,61岁的李金华平静而又坦然,因为他不过是在履行职责,真正实践做好“国家财产‘看门狗’”的诺言。他说:“十多年了,每天早上坚持一个人走路,有很多人劝过我要注意安全,我不担心!”  相似文献   
10.
钟雯 《领导广角》2003,(9):12-12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说,从1998年以来,我们就长期关注财政部门的问题。因为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首要职责,国外审计总是讲要对纳税人负责,他要告诉纳税人,那些钱是怎么样花的?我们国家的审计也是要监督财政,这些税收部门收上来的钱财政是如何使用和管理的,我们要对老百姓有个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