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就将艺术与模仿组合在一起作思辨性的考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别做出了重要的阐释。这构成了艺术哲学的一大传统,尤其到了现代,模仿更是作为建构现代艺术体系的单一原理而存在,艺术与模仿及美的联系日益紧密。随着艺术形态的变幻,"艺术作为模仿"这一信条也不断被挑战,但是这些并不构成对它的威胁。直到"现成品"艺术出现,才真正取消了模仿统合艺术的地位而存在,然而现成品艺术又重新提出了已经借助模仿解决的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杜尚的审美观彻底超越了传统的美学观念。杜尚对传统审美观的“守”体现在继承性、与经济文化适应性上,对传统审美观的“破”则体现在创造性、开放性上。就继承性、与经济文化适应性而言,杜尚的非理性主义艺术仍然包含了西方传统的理性主义因素,是对当时西方极端理性主义的一种反拨,代表了时代;就创造性、开放性而言,杜尚的艺术与生活颠覆了传统的美学观念,打破了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也表明:艺术本身是一个流变、开放的体系,是没办法穷尽的。  相似文献   
3.
有关艺术的性质及概念问题,艺术理论家们自20世纪60年代围绕杜尚的作品《泉》进行不断的探讨以来,一直没有定论。作为艺术的一种,架上绘画发展到今天,其性质、地位,以及评判标准也与以往大不相同。在当代语境下,我们又该如何重新审视架上绘画呢?以此话题为中心和开端,袁佐、马可鲁、马树青及倪军四位艺术家在中间美术馆内展开漫谈。该沙龙谈话活动由袁佐主持,关于架上绘画在当代语境下  相似文献   
4.
【正】好画是能够经受历史检验的——北京大学教授、画家李爱国"今天走红的艺术家,很难说将来如何。我认为,好画是能够经受历史检验的,是能够真正留存在艺术史中的。艺术家和他的作品要留存下来,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李爱国  相似文献   
5.
中西对待废墟和垃圾的美学态度是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历史废墟及自然废墟怀有一种深沉的审美情感,西方传统文化对待废墟的美学态度则是否定的.一直至18世纪末,随着卢梭等浪漫主义对历史废墟的感伤发现,西方才开始建立起废墟美学的观念.19世纪中后期以来,波德莱尔和本雅明基于对城市废墟的惊颤发现而对之进行了有力的表现,以杜尚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装置艺术等则干脆直接撷取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作为艺术品的主要构件.近年,对废墟特别是工业废墟进行生态学和艺术学的改造,成为大地艺术等主要的艺术选择,而战争废墟亦成为除工业废墟外当代中国一种具有文化记忆的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6.
李伟  刘可为 《南方论刊》2009,(11):99-99,95
杜尚也许注定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有人对杜尚全盘肯定,认为他是“改变西方艺术观念的人,超现实主义的鼻祖,”有人则对他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认为他是“一个披着艺术外衣的骗子”。本文通过对杜尚创作的探讨,提出了对杜尚评价应该一分为二的看法,肯定他前期的成果,把运动和机械的观念引入绘画,同时从几个方面论证了杜尚的所谓的“现成品”艺术是一件“皇帝的新衣”,杜尚是一个打着艺术幌子招摇撞骗的艺术骗子。  相似文献   
7.
杜尚玩笑式的现成品<泉>是理解20世纪艺术史的关键,由它引发出了一系列关乎艺术本原的问题.但艺术史的发展最终却将杜尚藉由<泉>提出的消解意图消解.<泉>的遭遇昭示出整个现代艺术面临的悖谬境地和虚无未来.  相似文献   
8.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近期推出了"杜尚与/或/在中国"艺术作品展,此次展览是以杜尚的《手提箱里的盒子》系列为核心,并且一同呈现了收藏马塞尔·杜尚的经典原作和曾深受其启发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展览标题取自《手提箱里的盒子》作品本身的副标题——"由马塞尔·杜尚或罗丝·瑟拉薇创作和提供"。本次展览是迄今为止在中国举办的最全面杜尚作品展,籍此来探测和讨论杜尚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9.
1962年,美国一位收藏家用250美元买了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柠檬色的玛丽莲》(LemonMarilyn)。到2007年,它的拍卖价格已经超过了1500万美元,而此作品的"姊妹作"《橘黄色的玛丽莲》在1998年就已经被拍出了1730万美元的价格。这似乎根本无法与波洛克作品的拍卖  相似文献   
10.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绘画风格。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