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她出身梨园世家,5岁学艺,7岁登台,12岁公演,14岁已再上海滩声名鹊起。18岁那年,为了唱响京城,心高气傲的她选择了北上。她不知道,一场恋爱正在前方静静地等她。那个男子被一群人簇拥着,是临风的树,是海上的月。人生初相遇,擦肩而过,四目交汇,如电光石火,擦燃一段爱。那男子也看到了她,早在她登台试声时,他已在下面赞  相似文献   
2.
正虚构的文艺作品里,最好看的黑道是马龙·白兰度出演的教父,非虚构的真实生活中,最迷人的黑道是上海杜月笙。高阳说杜月笙"逆取顺守,最终修成正果"。这是说他做事:烟赌起家,然后上海滩大亨,进而法租界公董局华董、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上海市地方协会会长、恒社领袖、上海地下抗战指挥……一步一步脱黑入白,最后收名于蒋介石的挽额"义节聿始"。新中国方面,至少尊他为爱国人士。然而,这些事功放进世界黑道老大博物馆,并不算亮眼。有  相似文献   
3.
<正>最"先得知秘密的是宋家大小姐——霭龄在日本,霭龄和孔祥熙以闪电般的速度定下了他们的婚事,并于1914年4月举行了婚礼。孙中山和宋庆龄则尽力保守着他们的爱情秘密,但是一年之后,他们相爱的消息传  相似文献   
4.
林零 《中华魂》2011,(7):60-61
2011年2月25日《文汇读书周报》以《杜月笙为何不回大陆》为题刊登一篇奇文,并以编者按语形式作了如下声明:该文摘自中国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授权"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杜月笙传》中的部分章节,并称该书"真实还原了杜月笙生平行迹"。  相似文献   
5.
《东西南北》2012,(12):73-73
杜月笙曾在昔日的上海滩呼风唤雨,但新中国成立后,村月笙没有留在大陆,也没有去台湾,而是选择了香港,这其中有很多隐衷。  相似文献   
6.
75岁的杜维善并不善谈,谈话中偶尔流露出的眼神也颇有几分凌厉。每一位知道杜维善身世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将他与一个熟悉的形象暗暗做对比,那便是他父亲杜月笙。  相似文献   
7.
廖保平 《东西南北》2014,(22):26-27
说起上海滩的黑社会,没办法不提"三大亨":杜月笙、黄金荣和张啸林。就像回归前香港演艺圈与黑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样,旧上海的黑社会与当时的演艺界,尤其是京剧界可说有着深厚的渊源,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何蜀 《中外书摘》2009,(7):68-69
文强在上海英租界南京路跑马厅附近租了一幢小楼,以杜月笙开设的金子交易所为掩护,作为策反委员会办公处,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上海帮会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学术界对于这一时期的上海帮会研究阐述了其演变与特点;分析了其与共产党、工人运动、国民党、资产阶级问之复杂关系;并对"帮会三大亨"进行了述评.考察学术界近二十年来民国上海帮会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民国史乃至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上海帮会的研究尽管取得不少成果,但还存在不足之处,表现在帮会史料急需整理、理论分析有待提高、研究成果尚须继续深化.  相似文献   
10.
恭子 《山西老年》2009,(2):10-10
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是举国皆知的旧上海"三大亨",随着世道变迁,"三大亨"终于走向了穷途末路。枪下毙命的张啸林1937年10月下旬,战局恶化,蒋介石度势不敌,准备放弃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