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8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71-77
人物是重要的笔记话题之一,不同人物的条目聚群构成了笔记中的形象聚群,其间展现出一个由笔记呈现的形象。杨亿、晏殊、石曼卿三人同属于宋初非科举出身的宋代文士,三者在笔记中的形象不尽相同:杨亿是才思敏捷、文采斐然的翰林学士,晏殊是诗坛盟主、富贵宰相,石曼卿则是嗜酒放荡的豪士。这三种笔记形象聚群只是真实人物形象的一个方面,是笔记作者在自我的立场下进行话题选择,再加以想象构成的笔记文本。这三种笔记形象体现着科举士大夫推崇的理想自我人格,与北宋仁宗朝的士风变革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
秘书脾气大     
李兴濂 《领导文萃》2011,(24):110-110
杨亿任翰林学士时.有一次奉诏起草致契丹的国书,其中有一句“邻壤交欢”。呈请皇帝时,宋真宗在壤字旁改了“朽壤,鼠壤,粪壤”六个字。杨亿便将“邻壤”改成“邻境”。  相似文献   
3.
正同列均分杨文公亿,以文章幸于真宗,作内外制。当时辞诰,盖少其比。朝之近臣,凡有除命,愿出其手。俟其当直,即乞降命。故润笔之入,最多于众人。盖故事,为当笔者专得。杨以伤廉,遂乞与同列均分,时遂着为令。——《能改斋漫录》卷十二古代秘书写公文得到的润笔钱物,不是起草公文的秘书独得,而是翰林学士院(中书舍人院)全院官员乃至后勤人员共同分享,这一做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因何而起?笔者最近读宋人吴曾写的《能改斋漫录》一书,才知道此事是从宋真宗时期开始的,其始作俑者是杨亿,是他首先提出来,最后经  相似文献   
4.
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在宋初文坛风靡一时,石介对这种以“雕章丽句”为正道、内容空乏的文体十分不满。他以儒家文化为本位,从内容上到形式上都对西昆体予以了激烈的抨击,并就西昆体产生、流行原因,西昆体的影响及危害都作了深入的分析。石介抨击西昆体最重要的原因是要护卫儒家之道,他的思想在宋代文坛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说起杨亿,也许有人会觉得陌生。时光倒退1000年,他可算是一代风云人物。他生活在北宋,是宋真宗倚仗的笔杆子,也是北宋诗坛一代宗主。他少年得志,却又英年早逝。他的为人体现着少年人追求个性的勇气,他的作品则充满了才气与志气。  相似文献   
6.
杨亿和西昆体是宋代文学史上有分量的文学人物和有地位的文学流派.作为昆体四六的代表人物,杨亿奉行追述三代之风,归正汉唐雅正之气的四六文创作宗旨,其四六文创作的做法是“凡文皆骈”,其四六文显著特点是用典繁密精当、用语绘藻雕章.昆体四六承上启下,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起到了先行的作用,为其后宋体四六的定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杨亿年谱》搜集了大量对研究杨亿其人其诗有关的文献史料,补充了谱主一些鲜为人知的生平事迹,考证了杨亿与文坛友朋的交往关系,并尽可能地为其作品系年。  相似文献   
8.
朱长英 《船山学刊》2012,(1):174-178
杨亿,宋真宗一朝的文坛领袖,西昆派的领军人物。二十世纪以前学界涉及杨亿的研究非常少,多为评点式的散论。二十世纪以后,杨亿开始引起学界关注,年谱的整理、作品的笺注和辑佚、诗歌散文的微观研究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综观杨亿研究,还存在着视野过窄、深度不够的研究缺憾有待来者。  相似文献   
9.
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杨亿、刘筠、晏殊都曾经作为"文宗"执掌文坛。与前代文坛领袖或有名无位、或有位无名的情况不同,北宋前期的"文宗"兼具了"宗师"和"盟主"两重身份,杨亿的出现标志着这种新型"文宗"正式形成,其本人也表现出了鲜明的身份自觉意识。杨亿去世后,刘筠和晏殊相继成为"文宗"。彼时西昆体正遭受着来自皇权的打压,在二人的努力下,皇权与文柄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缓解,形成了一种良性合作的关系。仁宗朝后期继任为"文宗"的欧阳修所领导的古文运动的成功便从这种合作关系中受惠良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杨亿诗之本、诗之用以及诗歌的表现形式、创作类型诸方面的挖掘分析,提炼出杨亿主张"风雅并举"、"雅正深邃"的诗歌美学理想,再现了杨亿集学者、"博闻推君子"、清忠鲠亮之儒家诗人的才情气质,并试图解答西昆体兴起、衰弱及误读之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