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海音的女儿情结与文化乡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年情结在时空中的绵延和扩展孕育出林海音的女儿情结;女儿情结中沉积的历史负累使作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停留于泣诉和哀求,并由此对男权文化所规定的传统女性角色表现出难以割舍的亲和;女儿情结的滋养使林海音的乡愁漫出了地域界限,追寻着传统的人伦和谐。溯求自我的精神源流;女儿情结与文化乡愁的交融互渗构造出林海每音创作精神结构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林海音的小说《金鲤鱼的百裥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中心符号百裥裙在不同时代背景中的意义解读,分析其符号意义和功能如何随着语境的变迁而滑动。  相似文献   
3.
<正>她安静地躺在加护病房的病床上,身上脸上插了许多管子——她曾是一个充满了活力与欢笑的人。第一天入院医生即告诉我,她可能明天就会离开人间,但是122天过去了,她在等待什么?等着我领悟出什么她才走吗?从孩童时代开始,她即从不告诉我,永远留给  相似文献   
4.
林海音的文学创作,主要以台湾与北平双城民俗和女性题材为书写内容。民俗文化书写是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她借对北平民俗风物的渲染叙写,抒发了强烈而深沉的乡恋之情。在对台湾的书写中,她以女性视角进行细腻观察和关怀书写,既展示了台湾民俗文化的独特性,也呈示了台湾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丰富。"婚姻故事"系列小说则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建构了传统与现代相融的理想婚姻形态。林海音创作的文化选择与中国传统文学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海峡两岸的生活阅历使林海音消弭了区域文化差异形成的身份困惑,在从情感自发回忆到理性自觉"再造"历程中,她不断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这也是她能够游刃有余于两岸题材书写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5.
林海音的散文取材广泛,以真实的情感、朴质的语言回忆故乡,记录亲情,怀人忆友等。文章呈现出极强的亲和力与审美趣味。乡情、亲情、友情构筑了林海音的情感世界,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片诗意栖居的精神领地。同时,林海音的散文寓深刻于平凡,浓浓的哲理启人智慧。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台湾怀乡潮中,林海音用《城南旧事》的儿童视角构建了一个与政治化的历史语境间离的北京。在后涉的叙事中,她重新经历着北京古老与现代的双重启蒙,在对自我身份的逐渐确立中,完成了成长这一叙事使命,同时也用自己的行进重现了北京的都市进程。在叙事中,成人叙事者时常悄然浮现,儿童与成人两种声音不断在文本中产生错位甚至断裂,表现出了两种相异的叙事态度。作为隐在的成人叙事者,林海音以虚设的童稚为纽带,串联起了一个去政治化的精神都市与一个多义性的故乡。这也与写作时的台湾语境是分不开的,作家所处的现实台湾是故乡也是异乡,她对于作品的去政治化也具有双重性。这一现象广泛存在于同时代的台湾怀乡潮中。在普遍的怀乡叙事中,历史语境被有意弱化,呈现出与同时期大陆叙事迥异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7.
作为大陆迁台的新移民女作家,林海音不仅以其多栖文学家的活动为台湾文坛创造了一段黄金般的"纯文学岁月",更以其丰富的文学创作,成为台湾女性文学的奠基人.林海音的小说题材,皆以女人、婚姻、家庭为中心,呈现不同时代里的女性生存命运,揭示男权话语遮蔽下的婚姻真相,体现出反封建的文学启蒙精神.林海音也由此成为台湾女性世界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8.
萧红与林海音都曾以孩童的眼光作为聚焦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的美好回忆,然而个人经历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叙事视角和不同的叙事色调.单纯的儿童视角的运用使林海音的童年回忆温柔敦厚,色彩明丽;儿童视角复调方式的渗入却使得萧红的童趣表现背后透露出成人世界的重重叹息.两人对女性命运的不同思考,在其作品中通过女性主人公的不同遭遇与人生结局表现出来.萧红命运多舛,不幸的生活、不幸的出走经历使她永远悖离了传统的家,同时也使其作品获得深刻的悲剧性;林海音由于女儿情结的牵绊,回归传统,归于温文儒雅.  相似文献   
9.
凌叔华和林海音都以女性世界为主要表现内容,而在具体题材选择和艺术表现上,后者与前者又有着不同的审美理想和艺术风格。通过对这两位作家的比较,可管窥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在台湾的赓续和不同时代女作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正作家毕淑敏在北京大学演讲,有学生递上条子问: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毕淑敏想了想说: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对你说,人生原本是没有意义的,但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要赋予它意义。然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学生没有追问,毕淑敏没有回答。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长子,台湾成功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夏烈在给高中生的讲座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和本质可以由不同的角度观察:在生物学上,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延续后代,创造继起的生命。生物学是科学,没有性灵,所以在生物学上人类和其它禽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