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嗅暗香     
王永顺 《社区》2012,(20):50-50
一个人累了烦了。需要清静清静,是自然而然的。不过,和现实相对的是,内心里总有另一个自己,这另一个自己对清静有更高的要求,总想找一个地方去隐居。《幽梦影》的作者张潮,也许是在某一天累极了,信笔写道:妻、子颇足累人,羡和靖先生梅妻鹤子。和靖先生就是宋代诗人林逋。每次有隐居的想法时。同样会想到林逋。他隐居在西湖孤山,以种梅养鹤为趣,终生未娶。只有这样清高绝世的人,才能写出千古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相似文献   
2.
林逋在孤山隐居时种梅养鹤,建阁筑亭,治园造池,为后世留下了极具人文价值的遗迹景观。历代寻访林逋故居、巢居阁、孤山梅花的人络绎不绝,在赏景得到愉悦的同时,更是产生无尽的感悟。“西湖处士家”成为故国的象征,巢居阁则成为精神上的避世之所。林逋生前所植的梅林经历代补植,一直以孤高傲世的姿态,传载着先贤的高风亮节,给世人以感官上的享受与精神上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4.
宋人林和靖咏梅名句“暗香浮动月黄昏”之“月黄昏” ,千载以来被人误释为“日黄昏”。由此而误导人们难以领会诗人所到达的真正意境 ,并造成对林诗的不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宋人林逋、苏轼和陆游咏梅诗的三种境界──林逋-清高绝尘;苏轼-坚贞不屈;陆游-忧国忧民。  相似文献   
6.
考证林逋《山园小梅》,可明确林逋所写“山园”的清寂幽绝,所写“小梅”乃一棵孤株白梅,立在林逋隐园清浅天然的开阔溪流处,枝桠尚小,疏花初放,清幽淡远。  相似文献   
7.
林逋是北宋初年著名的隐士,他的隐逸诗词清逸出尘,既是诗人自身高洁品质的写照,也是他淡雅超脱、率性自然的个性之体现。从林逋的隐逸诗词中,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其淡雅适意的人生观和自然率直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8.
林逋选择风光秀丽的孤山作为隐居处,既足以隔离尘世作隐士,又离红尘不远,从而不会寂寞得隐不下去,这为他做一个真隐士打下了坚实基础。孤山的特殊环境为林逋取得辉煌的隐逸成就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孤山的秀丽景色与城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人们对林逋隐逸的评判。林逋也为孤山打上了深深的人文烙印,贴上了醒目的精神标签。林逋与孤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是人与环境相得益彰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考证林逋《山园小梅》诗题内涵,可明确“山园”与“小梅”皆写实。“山园”清寂幽绝,“小梅”是孤株白梅,立在隐园清浅天然的开阔溪流处,枝桠尚小、疏花初放、怯寒缀枝,是君子性情的伊静美人品象。此诗反映出林逋传达的思想意蕴、梅之形神韵、意脉技法的细致态势,对咏梅文学具有多重开拓意义。南宋西湖梅是中国咏梅史最重要的时空地域,具最佳的审美情态,林逋借梅而隐具永恒静谧关怀,是文化意蕴梅之最高品象,二者都是咏梅史的顶峰。《山园小梅》正是林逋最佳的自我写照。  相似文献   
10.
林逋咏梅在梅花审美认识史上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程杰 《学术研究》2001,(7):105-109
林逋发现了梅花美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枝"影"美,从而梅花的清峭疏瘦美得以完整地确立;在林逋那里,梅与"水"月"成了一个经典组合,"水"、"月"皆为梅花"表德";而林逋以隐士心性咏梅,开创了咏梅重在品格立意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