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7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51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05篇
社会学   2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周文依据自身的军旅体验和生活记忆,创作了许多以川康边地为背景的小说,借此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愤怒和对底层士兵、百姓的人道主义关怀,批判了军阈统治的罪恶和边民的国民劣根性,展示了一个左翼作家的良知、理性和内敛的革命意识.由此,周文和他的川康边地忆叙具有了现代性的风度.  相似文献   
2.
一个饱腻腻的春节过后,弄几样清清淡淡的素菜来理一理肠胃、清一清油腻,是再好不过的美餐。于是,节后这几天无论是在家吃饭,还是在外就餐,听到最多的便是“来几样素的”!  相似文献   
3.
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清代咏物词中出现很多新题材。以顺康二朝为例,自鸣钟、千里镜、顺风耳、百步灯等科技产品,美人高底鞋、西洋烛、高丽烟、口琴等日常生活用品,火鸡等外来物种都大量被写入词中,甚至还出现吟咏"黑鬼"(对黑人的蔑称)的作品。这些作品多以舶来品甚至外国人为吟咏对象,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史料和文化价值:它们如实地呈现文化交流后社会生活的时尚变化及当时文人看待这些舶来品的态度,甚至可以窥见当时流行的种族观念。凡此,皆使这些作品不但有以词证史之效,而且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格萨尔》与康巴文化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硕 《西藏研究》2004,(4):61-64
康区是格萨尔故里,也是《格萨尔》英雄史诗发源地。文章对康区为何会成为《格萨尔》史诗的发源地以及该史诗在藏族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及其精神价值进行了探讨。认为,康巴人总体上具有个性张扬、强悍和善于开拓进取的性格特点,而造就康巴人这种性格特点的一是康区独特的地域环境,二是康区种族与文化的多元性,这也是《格萨尔》史诗产生的土壤。《格萨尔》史诗不但与康巴人的个性特点息息相通,且代表了藏族文化中对人性的颂扬和肯定的一面。藏族文化中有两个鲜明的层次,一个是对神的信仰、敬畏和服从,另一个是以对英雄的赞美而体现的对人性的颂扬,前者以宗教为代表,后者则以《格萨尔》史诗为载体。可以说,正是《格萨尔》史诗的产生使藏族文化的结构达到了一种完善和完美的状态。故《格萨尔》史诗在藏族文化结构中具有非常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价值。而《格萨尔》史诗对英雄的赞美和对人性的颂扬与肯定,也正体现了康巴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被寄予厚望,但也要警惕其不当发展在乡村内部制造新的不平衡。本文以泰国"社区本位式旅游"典范湄康蓬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村民对旅游的感知、态度与评价,发现村民感知积极,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度大,发展模式认可度高。从实践效果看,湄康蓬村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实现了乡村全面振兴,这一成功的耦合模式得益于以长老式文化中间人为核心,以外部支撑和内部增能为两翼的东西合璧式治理。该模式有效结合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管理,有利于推动垂直治理向合作治理转型。湄康蓬村旅游发展的启示是:(1)重视长老式文化中间人的培育与规制;(2)挖掘收入之外的正向影响与幸福之源;(3)客观看待旅游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玉珠措姆 《民族学刊》2020,11(3):28-43, 129-130
二十世纪上半叶康区三位著名妇女精英甘孜的孔萨?央金堪珠、德格的夏克? 泽旺志玛和瞻对的甲日?其美志玛在康区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们之所以获得权力,是因为康区的传统习惯法以及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法律都允许妇女在一个家族没有男性继承人的情况下继承名号和土司或头人的地位。为了获得和巩固政治地位,她们往往陷入多方势力的权力争斗中,这些势力包括其家族中的男性、来自其它家族的男性、地方军阀、中央政府,有时还有西藏地方政府。研究揭示了正是康区在夹缝中生存的各土司统治区域割裂、分权的性质为地方首领,特别是妇女领袖提供了较多的施展其政治才能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赵长治 《民族学刊》2019,10(4):92-98, 128
姚莹《康輶纪行》是一部主要记今西藏及川西高原藏区史地及文化、民俗的著作。康藏之行及撰《康輶纪行》时,姚莹参考了《卫藏图识》等几部清代早期西藏地方志,从《卫藏图识》之《图考》上、下,《识略》上、下及《藏语》等卷中摘引了大量资料。姚莹重视《卫藏图识》的资料有迫切希望较深入地多方面了解西藏的原因。《康輶纪行》对《卫藏图识》资料的利用不仅量大,并具有利用其资料十分全面但又有重点等四个特点。姚莹对《卫藏图识》及资料价值的重视,说明《卫藏图识》修纂有特点,内容也显丰富,已是清代西藏地方志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8.
康方言较之于安多和卫藏的方言,分布地域广,内部又分多个土语群.康区地理上的分散格局和经济形式二元(农耕与游牧)化等多个外部因素对母语继承和方言接触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最终促成了多个土语群格局的康方言.康方言主要分3个土语群(也有四分法),这3个土语群又称为康方言的三大次方言,即北路次方言、南路次方言、牧区次方言.划分这些次方言的主要依据是语音差别;其次是词汇差别,语法基本一致.昌都话属于北路次方言①,在北路次方言沿西线土语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昌都话元音变迁的研究,能为了解和认识康方言元音变迁的一般规律提供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曾现江 《西藏研究》2008,108(2):27-33
明代中晚期,不少东蒙古部落进入青海湖周围地区游牧.在当地立足之后,东蒙古部落进一步南向发展,进入康区,扩张势力,并与藏传佛教教派势力相结合,相互配合,通过支持后者在康区的发展来扩展势力,进而影响康区政教格局的演变,也为明末清初和硕特蒙古南征康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宗教性集会是藏传佛教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既有宗教和文化娱乐的功能,还具有经济功能--为剩余产品的交换提供时空条件.这样,借助宗教性集会形成藏区集市.文章以甘孜镇宗教性集会、集市为例,简要探讨明末到民国时期这一时间段内,康区宗教性集会与集市的关系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