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吴军 《云梦学刊》2016,(6):69-72
查尔斯·泰勒针对自由主义的缺陷,以亚里士多德关于"善"的多样性和城邦共同体学说及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分析为理论基础,对自由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在区别普遍主义政治和差异政治的基础上,力图克服文化中心主义,构建起以承认和宽容为核心的多元文化主义,对现代政治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查尔斯·泰勒是当代西方共同体主义政治哲学的代表人物。泰勒的共同体概念是对近代以来共同体意义失落的忧思,是对文化多元主义时代之承认要求的高度关注,是对人类和谐政治生活的积极筹划。对泰勒的共同体概念进行生存论考察有助于我们反省日益原子化的现代生活以在理性而冷静的践行中走向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特别是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社会,文化群体是否及如何在政治中得到承认,已成为当今民主政治议程中最为突出和不断争论的问题.查尔斯·泰勒在区分个人身份认同和群体身份认同的基础上,提出文化平等和公共交往的策略,试图通过一种寓于对话和交往之中的“承认政治”,调和高扬普遍主义的自由主义与倡导特殊主义的差异政治之间的紧张关系,为自由社会的制度设计寻找一条自我救赎的理论路径.泰勒的承认政治预示了后权利时代公民认同和文化正义对于政治团结的重要,开启了全球化背景下有关社会正义的规范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5.
如何包容文化差异,寻求共同价值,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是所有多民族国家在推进政治认同时必须面对的问题。查尔斯·泰勒立足于加拿大的政治实践,敏感于认同与承认的关系,剖析了平等承认的政治的两条进路及其政治认同危机,进而在完整刻画自我认同的基础上,回答了"国家是为了什么/为了谁"的问题,确立了他独特的政治认同理论:一方面,国家被视为一种集体能动性,其成员把它认同为自由得以辩护和实现、共同的文化认同及共同善得以表达的地方;另一方面,与之相应,成员既达成自由共识(国家容许"第一层次的多样性"),又以多元的归属方式获得政治身份(国家容许"第二层次或深度的多样性")——或直接作为个人权利的载体或作为民族共同体的成员而成为加拿大人。泰勒的政治认同理论为我国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查尔斯·泰勒认为,人类是一种自我诠释的动物,他们能够理解并且反思人类生活以及他们与其他人的关系的意义.社会实践应该按照行动者的社会意义进行阐释.他由此批评了试图按照因果解释将社会科学还原为自然科学的自然主义,它忽视了人类生活中意义与意向性等最为重要的方面.因此,他倡导一种诠释性的社会科学知识理论,这种诠释的目标在于理解,而这种诠释性理解理论通过语言哲学得到支持,语言提供一种表达理解的形式.主体的实践通过他们的语言理解所塑造.  相似文献   
7.
政治哲学家查尔斯·泰勒认为,流行于现代西方社会的市民社会概念具有深远的历史根源,这些根源为近代以来的反专制主义学说以两种不同的路径(源自于洛克的L-流和孟德斯鸠的M-流)所继承和发展,并且为现代市民社会概念提供了两条不同的理论进路。在泰勒看来,鉴于两种进路都有可能演化为市民社会的消失、自由的丧失与专制政治的复现,因而应将二者融为一体,在融汇中克服各自缺陷,以建构能够真正保障自由的现代市民社会,即个人自由与政治自由、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相结合的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8.
孟芳 《北方论丛》2016,(2):136-140
查尔斯·泰勒不仅对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合理性做出了强有力的辩护,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力图揭示黑格尔与现代社会之间的隐秘关联及其对现代社会的重要启示。“自我意识”构成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点,泰勒对此核心概念进行重构,通过再现其经由“感性确定性”到“自我意识”的蜕变历程、自我意识之间的承认斗争以及自我意识对自由的追求三个阶段,描绘了黑格尔“自我意识”追求完满与和解的艰险路途。  相似文献   
9.
查尔斯·泰勒看来,道德空间是自我无法逃避的一个框架.道德空间内的强势评价或性质差别提供着个体行为选择的标准,道德空间内在的善构成了人们生活的方向性框架.居于道德空间内的任何人都需要拥有趋向善的确切方向感,都应过趋向善的生活,方向感的迷失将导致认同危机.不同的道德空间具有不同的超善,任何个体都受其所处道德空间的超善的引导并趋向于这个超善,这是任何人的认同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应当平等地承认与尊重每一个道德空间中的超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