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Chomsky的“格理论”看汉语的“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语法研究中,由于汉语是分析性语言,名词没有“格”这似乎已成定论。本文试就美国语言学家Chomsky的普遍语法——“管约论”(简称GB)中的“格理论”(Case theory),对汉语名词的格进行分析,证实汉语名词有自己的格位形式标识——介词和句法位置(词序),有自己的格位类型,也证明了“格理论”同样适用于缺少形态变化的汉语,它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2.
借鉴处理“decide”和“believe”两类动词不对称的句法表现的方法,来处理与格结构中名词的格的来源问题。并且认为,双宾语结构是由与格结构转换得来的。在由与格结构转换为双宾语结构的过程中PP发生移位,移到从句的句首,为了不违反管辖理论,在移位过程中性质发生改变,结果把NP2凸显了出来。在双宾语的表层结构INFL又把从动词那里接来的格赋给了NP2。由此可以看出,动词并没有分别给其后的两个名词赋以不同类型的宾格。所以,语言中不存在“三元动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两方面,对使用于6~9世纪的古代突厥文献语言名词的格作了描写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汉语几种同形异构句式中的空语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语类(empty category)是转换生成语法发展到管约论提出的新概念,是管约论中重要的子系统之一。我们运用“空语类”理论去分析汉语句子中的空语类,提高对传统汉语分析中“零形式”的认识,以汉语检验“普遍语法”原则,促进语言研究,特别是汉语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上古汉语中,繁复的第一人称代词“格位”系统似同时存在清晰和模糊两种倾向。历史如果朝清晰的方向发展,就可能最终呈现一个比较严格的第一人称代词格位系统;如果朝模糊的方向发展,第一人称代词就可能最终归于一。事实是,后来朝着模糊的方向发展了,中古以后,第一人称代词逐渐归于一,这就是“我”。就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而言,“不严格的格位”也许比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定量统计基础上 ,通过历时与共时对比 ,对《三国志》人称代词“之”和“其”的用法作了考察和描写 ,着重探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二者在语法功能、格位分布和使用频率上的发展变化 :“之”主要沿袭上古用法 ,否定句中作宾语完全后置 ;“其”功能扩大 ,可作句子主语、宾语、兼语 ,作宾语和兼语可与“之”互用 ,呈现出取代“之”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辞格之间相互交叉、边界不清,对它们的区分往往或此或彼,无所适从,这主要由于我们长期以来认为辞格是特征范畴。作者认为辞格是原型范畴。文章首先对比喻、比拟、拈连、移就、通感这五种极易混淆的辞格进行细致分析,提出了格位格位变体两个概念,进而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对整个辞格进行了原型范畴的系统分类。  相似文献   
8.
格是人类语言中的一个语法范畴。NP-be-NP型英语系动词句中两个名词性成分的格位问题对生成语法构成了挑战。该文从生成语法的角度对英语系动词结构进行了分类,并对系动词前后的名词短语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在对Moro(1997)和Rosthtein(2001)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断鸿零雁,佛光学影里的弥天幽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哀情小说《断鸿零雁记》等作品,表现青年作家创作心理上的个性与佛戒劫争,也是作家人生侣离的自叙传.这种宗教跨越散发青春气息,也是留学生精神境界跨文化语境的实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