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20世纪初的中国文学场域中,作为西方最前沿的“新浪漫主义”文学潮流的爱尔兰戏剧经由沈雁冰、郭沫若等文人的译介逐渐进入国人的视野,并因其所内蕴的反帝反殖语境与民族主义诉求而与中国社会的“救亡”主题产生了一定的共鸣。其中,爱尔兰戏剧家格雷戈里夫人的剧本得到沈雁冰更多的译介。但是,在“五四”时期“反抗与解放”的文学主题语境中,格雷戈里夫人剧本的民族性暗示乃至爱尔兰戏剧运动整体的民族独立诉求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其价值意蕴最终也只能落脚于“讽刺剧”“道德剧”等文体层面。这一方面表明,译介本身或许就是一场从原文到译文的歧义丛生的理论旅行;另一方面也表明,文学的审美价值与政治意义总是具有张力地在译介的过程中与社会需求相互映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强奸再现》是格雷戈里·马托辛关于强奸案及庭审互动研究的力作,是研究法律语言学的必读书目之一。格雷戈里·马托辛将强奸案的研究放在结构化的大框架中,揭示了强奸的社会机制;采用会话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语料进行实证研究;将强奸研究纳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框架中,揭示了法律、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创造性并非人类独有的特征,而是生命的一种属性,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物质世界本身的属性。论文第一部分按照顺序反映了物质与心灵、自然与文化之间创造性出现的各个进化阶段及其差异:创造性物质、创造性生物界以及创造性心灵。接着论文主要探讨文学创造性(文学创作)问题。通过各种文学史中的例子,尤其以美国诗歌与小说为例说明,在一个重要意义上来说,文学创作可以描述成对物质自然本身的产生与创造过程的自我反思式的呈现与审美转换。然而,想象性文本具有的这种自我反思与转换力量,正好显示出自然创造形式与文化创造形式之间的互联性与区别,其中,文学无疑是最显著的表现形式之一。沃特·惠特曼的《自我之歌》、伊丽莎白·毕晓普的《鱼》、赫曼·梅尔维尔的《白鲸》以及唐·德里罗的《地下世界》都是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4.
格雷戈里是6世纪高卢历史学家,著有<法兰克人史>,被后世誉为"蛮族的希罗多德".虽与史学之父并举,然浓厚的宗教成分也造成后世理解困难,误解重重.格雷戈里继承并发扬了奥古斯丁之后教父们的编史传统,以基督教的时空观和宗教逻辑撰写历史,将对人类的普遍关切落实于对个体命运的高度关怀,是基督教伦理在史学撰述上的一次实践.在史学发展进入"后现代"的今天,历史编撰的根基遭遇质疑,重新挖掘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特殊的历史叙事伦理也许会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4,(22):131-132
正《特权:哈佛与统治阶层的教育》罗斯·格雷戈里·多塞特著珍栎译三联书店2014年5月出版此书乃哈佛人亲历亲述,真实坦率且幽默有趣。对它感兴趣的读者不仅限于常春藤墙内,它的主要论点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它是全面了解美国大学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世纪之交美国精英教育的生动纪实,也是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一个缩影。作者在哈佛受到的教育不是他当初所期望的,他发现自己淹没在日益膨胀的美国统治阶级文化中——特权,野心,"理所当然"的资格。这种情况在中国的顶尖学府中也有存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