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出生于革命老区武乡县斗底村的一个革命家庭。60多年前,我的两个哥哥参加南下工作团的往事至今难以忘记。1947年,我二伯的儿子李春藻和我的胞兄李春清都先后被县委批准成为南下干部。春藻哥南下后  相似文献   
2.
后赵皇帝石勒(274-333)故里,有今"武乡说"、今"榆社说"、今"和顺说",所以引发争论。史学界一些同仁把晋置的武乡县(在榆社北)与今日的武乡县(在榆社南)的区域方位混为一谈,故今"武乡说"是不能成立的。晋时所治的武乡县治所,虽在今榆社县北二三十里的地方,但毁于战火,今遗址不存,况且榆社境内无石勒村庄,故今"榆社说"也是站不住脚的。石勒建立后赵政权后,别置武乡郡,郡治所随晋武乡县城,辖沾(今和顺县与昔阳县一部分)、涅(今武乡故城一带)、武乡(今榆社县北)和轑阳(今左权县)四县。和顺汉时属上党,后赵时属武乡郡地区,至今县北十多公里处尚有千年以上历史的石勒村和李阳村(镇)。李阳村(镇)即是当年与石勒争沤麻池的武乡名士李阳的故居,且留有古阁建筑、石碑等文物佐证。史称"石勒上党武乡人"确切地点,就是现在的和顺县石勒村。  相似文献   
3.
武乡,作为抗战时期的八路军总部,是整个华北敌后抗日战场的中心。其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又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进行的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实践,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为其他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典型示范;同时,也丰富了我们党的民主政治建设理论。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为我们党在政治上赢得民心,在经济上培养民力,在军事上获得源源不断的战略资源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成良 《山西老年》2009,(7):17-17
作为一个优秀的地方剧种——武乡秧歌,与当地的百姓紧紧相连。而作为武乡秧歌代表人物之一的安娥英,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诞生、成长,深深地扎根于老区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5.
武乡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他具有独特的民歌题材、音乐特点和语言特色,本文重点从"方言学"的角度,分析武乡民歌声母、韵母的特点以及字调对旋律的影响等,研究武乡民歌与方言之间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6.
在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发展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感知和态度。文章以晋祠旅游区和武乡红色旅游区这两个处于不同旅游生命周期的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态度为研究对象,对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通过单因子方差分析描述了两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本课题以武乡中学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意义在于找到阻碍教改顺利实施的真正原因,试图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使得该校的教改顺利进行。通过文献研究掌握教育改革在广大农村实施推广的动态,随机向老师及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于调查得到的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校领导由于缺乏经验,对教改工作的推进显得举步维艰;大多数教师专业教学技能不强,对新的教学理念接受能力差;广大家长无法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学校迫于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不敢大胆放手尝试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8.
清范士熊编《国朝南亭诗钞》是清代武乡诗人诗歌总集。该诗钞表现上党地域风光,反映当时的民俗生活,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从该地域总集的主体分析中可见武乡程氏家族的绵延流播、当时士人的精神状态。该诗钞的纪实描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其风格的流衍转变与其所处时代的诗风转变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