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4篇
管理学   163篇
劳动科学   65篇
民族学   54篇
人才学   50篇
人口学   93篇
丛书文集   696篇
理论方法论   160篇
综合类   2129篇
社会学   398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牛汉《悼念一棵枫树》的通行解读,不仅与作者牛汉的诗学理念相悖,也很难说清楚《悼念一棵枫树》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将牛汉的"悼念"行为放置在现代人与大自然互为主客体的敌对性关系结构中,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可揭开牛汉"悼念一棵枫树"的现代性内涵。作为客体的大自然和枫树,实际上是以死亡的特殊方式唤醒了诗人,使诗人从单一可控的主体复活为自由生动的生命个体,因此,《悼念一棵枫树》表达的是一个被拯救了的生命向自己的拯救者发出的致敬和感谢。  相似文献   
2.
权德舆,中唐文坛诗文创作大家,时人评价甚高。今有《文集》五十卷行世,其中诗十卷(含赋三篇),共356首。其诗歌创作讲究意境的营造,追求的是恬淡自然的诗风;还有一些诗歌承袭了盛唐风骨,显现出雄浑壮阔之意境。  相似文献   
3.
林庚白是南社的重要作家之一,研究近代文学的学人往往简单地视林庚白为宋诗派成员,但事实上宋诗不能涵盖林氏一生诗歌的情感内容和艺术风貌。从早年对同光体的追慕到后来对宋诗派的反叛和超越,林庚白对同光体宋诗派理论的内省与改造体现在藉诗写史的自觉性,情绪与情感的现代性以及以社会主义者之身世与怀抱而为诗三个方面,为传统诗词创作注入了新的精神  气质和思想内涵。其五四以后的诗作也显示了旧体形式的诗歌在主动顺应历史潮流,渗入时代精神的条件下的内在生命力和创作实绩,不应为近现代文学研究所忽视。  相似文献   
4.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对死亡进行了深入独特的思考。本文旨在论述庄子对死亡问题的基本思想:从本体论上看,死为气之消散;从认识论上看,死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意向;从现实性上看,死是天命之死。  相似文献   
5.
关于诗人屈原之死历来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论题。本文认为 ,古人对屈原死亡的关注方式于考察诗人自杀事件的意义是值得怀疑的 ,力图回到作者文本本身 ,以现象学本质直观的研究视野对屈原自杀事件作一全新的审视 :通过分析屈原诗歌文本中作者潜在的体验模式 ,认为屈原自杀的终极根源在于其深刻的追问精神与存在根据缺失的无法超越之间的深刻张力  相似文献   
6.
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大量的死亡委婉语。两种语言均以隐喻和转喻的方式来构成委婉表达,并形成相似的概念隐喻和转喻,说明两个不同语言民族在认知方式上的一致性和相似的生死观。不同之处则体现出两个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陕西省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颁布实施已五年,但是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不时发生老年人非正常死亡案件,特别是农村,虐待、歧视、辱骂、遗弃、残害老年  相似文献   
8.
经研究,现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二次性抚恤金(工亡补助金)标准 (一)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和计发办法,按照民政部、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发放办法的通知》(民发[2007]64号)的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9.
《上海科学生活》2003,(9):78-81
热!高温、酷热、暴晒、少雨……2003年之夏如火烧天,酷暑暴热在上海、在中国、在亚洲,也在欧洲、在全世界横行肆虐;热!109℃~43℃的气温.打破了60年历史纪录,同时也打破了其持续时间特别长久的百年纪录,上海连续35℃以上的高温天数达到了空前的26天,立秋以后又一度持续高温;热!在世界许多地方引发暴雨洪水、森林大火、地震滑坡、流行病蔓延、粮食歉收;热!扰乱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情绪,中暑、车祸、断水、停电、异常情况频频发生;,热!行道树被晒蔫、骆驼被热死、人类的死亡率上升……2003年之夏在许多地方成为灾难。虽然秋已到来,我们仍然想追问:老天怎么啦?地球怎么啦?生活在21世纪,人类会不会经常面对这样的苦夏?  相似文献   
10.
谈诗歌朗读     
本文从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出发,论述了诗歌朗读的意义和作用,并根据诗歌的特点,从五个方面探究了诗歌朗读的方法。本文认为:要朗读好诗歌,首先要深刻理解诗歌的内容;其次,要深入诗的意境,酝酿出真情实感;第三,要掌握好朗读的节奏;第四,要读好诗的韵脚;第五,语调和诗节层次要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