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7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233篇
劳动科学   91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46篇
人口学   106篇
丛书文集   647篇
理论方法论   162篇
综合类   1781篇
社会学   400篇
统计学   3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353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对原有通知删除规则进行了科学修正,但事前保护缺位与事后救济程序失范的问题仍然存在。随着网络服务提供者完成角色转型和技术升级,其作为网络侵权风险的控制者和参与者,有必要且有能力承担未通知阶段的主动预防义务和已通知阶段的证明材料审查义务,以弥补著作权保护和用户利益保护的漏洞。双重注意义务应分别与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侵权危险的预期和控制能力以及材料审查能力相适应。未通知阶段之注意义务以技术措施为主要履行方式,其注意标准的认定应综合考量技术水平、服务类型、内容介入程度、是否直接获取收益等要素,未尽该注意义务仅为过错认定的考量因素而非唯一标准,并不必然导致侵权责任。已通知阶段之注意义务仅限于对提交的证明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和有限的实质审查,尽到此注意义务的,可以免于承担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2.
关于牛汉《悼念一棵枫树》的通行解读,不仅与作者牛汉的诗学理念相悖,也很难说清楚《悼念一棵枫树》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将牛汉的"悼念"行为放置在现代人与大自然互为主客体的敌对性关系结构中,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可揭开牛汉"悼念一棵枫树"的现代性内涵。作为客体的大自然和枫树,实际上是以死亡的特殊方式唤醒了诗人,使诗人从单一可控的主体复活为自由生动的生命个体,因此,《悼念一棵枫树》表达的是一个被拯救了的生命向自己的拯救者发出的致敬和感谢。  相似文献   
3.
以合舍作为唯一初始联结词,在括号表示法中,只需要使用一对左右括号"「」"就可以无歧义地表达所有的逻辑函数,并进而建立包括括号"「」"的引入规则和消去规则在内的自然推演系统NPD1,可以证明该系统与通常的命题逻辑推理系统相等价.通过定义可以给出常见的其他联结词并证明相关定理.受亚里士多德化归思想的启发,构建了系统NPD1的7组化归规则,并给出化归程序;依据此程序,可以将系统内的任一定理能行地化归为一个形如的公式.  相似文献   
4.
解读2018年新《刑事诉讼法》中认罪认罚从宽的制度设计,可以发现在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证明上可能存在证明对象难以明确、证明标准难以厘清以及证明方法难以把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与传统"绝对真实"的证据真实观话语、司法者繁简难分的裁判认知习惯以及高度抽象的证明标准规范有重大关联。因此,需要在对新《刑事诉讼法》的解释和适用过程中针对认罪认罚从宽重构一种适中化、具体化的刑事证明方式并建立以程序和证明方法为主导的证明实现机制,同时还需要完善保障机制,以防范该证明体系带来的错误定罪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对死亡进行了深入独特的思考。本文旨在论述庄子对死亡问题的基本思想:从本体论上看,死为气之消散;从认识论上看,死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意向;从现实性上看,死是天命之死。  相似文献   
6.
关于诗人屈原之死历来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论题。本文认为 ,古人对屈原死亡的关注方式于考察诗人自杀事件的意义是值得怀疑的 ,力图回到作者文本本身 ,以现象学本质直观的研究视野对屈原自杀事件作一全新的审视 :通过分析屈原诗歌文本中作者潜在的体验模式 ,认为屈原自杀的终极根源在于其深刻的追问精神与存在根据缺失的无法超越之间的深刻张力  相似文献   
7.
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大量的死亡委婉语。两种语言均以隐喻和转喻的方式来构成委婉表达,并形成相似的概念隐喻和转喻,说明两个不同语言民族在认知方式上的一致性和相似的生死观。不同之处则体现出两个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陕西省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颁布实施已五年,但是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不时发生老年人非正常死亡案件,特别是农村,虐待、歧视、辱骂、遗弃、残害老年  相似文献   
9.
经研究,现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二次性抚恤金(工亡补助金)标准 (一)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和计发办法,按照民政部、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发放办法的通知》(民发[2007]64号)的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10.
《上海科学生活》2003,(9):78-81
热!高温、酷热、暴晒、少雨……2003年之夏如火烧天,酷暑暴热在上海、在中国、在亚洲,也在欧洲、在全世界横行肆虐;热!109℃~43℃的气温.打破了60年历史纪录,同时也打破了其持续时间特别长久的百年纪录,上海连续35℃以上的高温天数达到了空前的26天,立秋以后又一度持续高温;热!在世界许多地方引发暴雨洪水、森林大火、地震滑坡、流行病蔓延、粮食歉收;热!扰乱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情绪,中暑、车祸、断水、停电、异常情况频频发生;,热!行道树被晒蔫、骆驼被热死、人类的死亡率上升……2003年之夏在许多地方成为灾难。虽然秋已到来,我们仍然想追问:老天怎么啦?地球怎么啦?生活在21世纪,人类会不会经常面对这样的苦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