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0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29篇
丛书文集   142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618篇
社会学   13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学的审美含义及其更深层次的审美意识形态是要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话语蕴藉属性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这样,文学作品就有了话语蕴藉属性。从各种文学作品看来,话语蕴藉属性的运用还是比较常见的,适用范围也比较广泛。话语蕴藉属性在文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可能是一句话,一个人名亦或是一个地名甚至是一个字。本文意在浅析部分文学作品的话语蕴藉属性的运用和从而体会运用这一表现手法的益处,进而在自己的文学创作活动中运用这一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
谢灵运的山水诗是他不遇于世的象征,其山水形象多客观性,缺乏完美的意境,语言精工妍丽,用典广博晦涩,以求悟玄理为审美指归;谢朓的山水诗是他向往隐逸又不能忘情于利禄的人生追求的外化,其山水形象主观情意较浓,重视意境的创造,语言清新自然,用典旨意较显豁,玄理色彩冲淡,以审美创造为指归.  相似文献   
3.
比喻是人类语言中一种最有力的手段,在这些奇妙的比喻中,数字词语比喻更是独领风骚.本文从智慧、德行两个方面来对数字词语比喻的喻义、用途、及其折射的文化现象进行了讨论.试图用生动鲜明的例词来说明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以数字为链的词语比喻使得词语的喻义更俱特色,也更通俗易懂,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而且,大量的数字词语比喻来源于人们所熟悉,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或传说,所以易为人们所记忆和传播.  相似文献   
4.
《华夏少年》2007,(9):61-63
简快小子(背着手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这个布小丁最近跑哪去了。听说他好像作文越写越好了,还总是被老师夸。哼,他那点本事还不是我教的,现在可好了,连个人影也看不到了。他……  相似文献   
5.
个性化原创比喻构成翻译的难点甚至盲点。结合纽马克的翻译思想,通过挖掘比喻修辞的深层特点,即本体、喻体之间的相似性来考察《围城》英译本的得与失,我们看到,译者既要充分调动自身素养,又要关照相关读者的理解水平和想象力,既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又要防止思维空白的产生,以确保比喻的认知功能与美学功能的有效传达。  相似文献   
6.
比喻性习语在英汉语言中大量存在,但由于两种语言反映的文化不同,使得英汉习语在比喻形象的运用上存在明显差异。文章介绍和比较了三种喻体在各自习语中的使用情况,并提出只有了解和掌握英汉比喻中的这种文化差异,才能在跨文化交际时准确无误地传递隐含在语言里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7.
《围城》比喻的审美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秀芝 《学术交流》2005,(6):147-149
钱钟书《围城》中的比喻艺术之所以精湛,不仅因其丰富多彩,更因其意蕴深邃。它蕴涵着汉民族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精警的隐喻结构与通脱的哲理内涵,虚实相涵的哲学理念与相反相成的辩证统一,具象的思维方式与“立象以尽意”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8.
高考作文在全卷中占据“半壁江山”这话一点也不夸张。据统计,每年因作文成绩不理想而与大学失之交臂的考生不在少数(20%的考生因为作文写不好而落榜)。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施,意味着高考作文面临“大革命”。在此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我国翻译目前正处于第四次翻译高潮,已经走出了传统翻译研究的阶段而成为一门跨学科、跨领域的独立学科。翻译己不仅被视为一种符码转换的文本活动,而被视为一种社会行为,一种文化间的交流与传通活动。  相似文献   
10.
毛丽华 《科学咨询》2008,(10):I0001-I0001
教师语言作为一种职业语言,有其特定的要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专门论述教师要有高度的语言修养,强调语言素养对教师的特殊意义.语言在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最主要最经常起作用的一个因素,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