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06篇
  免费   1245篇
  国内免费   107篇
管理学   1323篇
劳动科学   93篇
民族学   8093篇
人才学   404篇
人口学   104篇
丛书文集   7223篇
理论方法论   1223篇
综合类   16810篇
社会学   1705篇
统计学   180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673篇
  2022年   592篇
  2021年   679篇
  2020年   699篇
  2019年   672篇
  2018年   310篇
  2017年   661篇
  2016年   929篇
  2015年   1244篇
  2014年   2407篇
  2013年   2133篇
  2012年   2580篇
  2011年   2630篇
  2010年   2418篇
  2009年   2414篇
  2008年   2714篇
  2007年   2205篇
  2006年   1790篇
  2005年   1784篇
  2004年   1627篇
  2003年   1460篇
  2002年   1154篇
  2001年   1151篇
  2000年   836篇
  1999年   417篇
  1998年   269篇
  1997年   182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路易丝·文奇的著作全面地阐述了从奥维德时代到19世纪初那耳客索斯形象的多重意义,重点分析了神话故事的原型意义及相关联的三个母题:影像母题、错觉(或幻觉)母题和认知母题。认为自12世纪该主题即被确立,此后几个世纪里影像和错觉(或幻觉)母题得到强化。那耳客索斯形象是骄傲的傻瓜,他被虚假的快乐和表象所欺骗,而认知母题几乎被忽略。14世纪的新阐释,那耳客索斯则成为善于遗忘的男人; 15世纪则成为关注美的物质形态的男人; 17世纪强调这一形象的情色和感性元素; 18世纪讨论了两种自恋的区别,一种指向自我认知和对人性的认识,另一种是导致贫乏无知。该著还提出了关于"历史"主题的概念,以及关于题材史作为文学研究方法价值的问题。但该著并未揭示"那耳客索斯"母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儒学反对武力和战争的态度有异,王阳明及其后学中的用兵者愈发强调兵将的重要性。其军事实践的最大特点是从工夫论的角度融摄兵学。孟子所言“不动心”与“养气”等不仅是文士的修身工夫,亦是兵将必备的心理品质。危险的兵事处境成为一个特殊的修身场域,提升了阳明等人的为学进境。阳明学人的用兵实践是阳明学“事上磨练”之工夫论旨趣的一个生动呈现,既彰显出儒学工夫论的实地用功的特质,又是对传统兵学的拓展。  相似文献   
4.
5.
6.
美好生活建设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在要求,又是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的价值追求,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且坚定把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因此,通过对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厘清美好生活的价值内涵,同时,加强对现阶段制约民族地区协调统一发展所存在的主要因素的研究,明晰建设民族地区美好生活的理念,对于构建民族地区美好生活建设的路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妇女学(Woman’s Study)最早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高校。加州圣地亚哥大学于1970年建立了全美第一个妇女学系,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第一个妇女学系。社会性别作为一种分析范畴,与妇女学的诞生、发展是一致的。二者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女权主义运动中诞生的。学者们将社会性别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引入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文学等各个学术领域,并由此对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10.
张琦 《生存》2020,(14):0210-0210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下,社会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社会交往环境受到多种文化价值观念冲击,生活节奏和信息传递瞬息万变,眼花缭乱,对青少年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影响,这让身心正处在成熟阶段的中职学生而言带来更多的心理负担。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中职生学困问题与心理健康关系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