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8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拟从文化视角来探讨词汇民族色彩产生之根源,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分别采用直译、意译和变通等方法来处理词汇的民族色彩,使跨文化交际成功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作曲家的巨大贡献,就是将歌剧、艺术歌曲这些中西融合的艺术体裁,形成了本民族的艺术风格。这是因为作曲家具有了解历史传统的能力,具有深厚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底蕴,具有娴熟的高水平的作曲技巧。  相似文献   
3.
认为1931年由联华影业公司摄制出品、卜万苍编导的电影《桃花泣血记》,既有着对中国电影本土化、民族化的尝试,又蕴含了追求爱情婚姻自主、争取女性自由解放的现代启蒙思想,并流露出同情底层民众、批判贫富差距的进步阶级意识.多重张力的相互扭结,使《桃花泣血记》成为20世纪30年代初期一个独特的电影文本,带有20世纪20年代旧式市民电影向30年代新兴左翼电影过渡的痕迹.影片中隐含的现代启蒙思想和进步阶级意识,为卜万苍后来执导《三个摩登女性》《母性之光》《黄金时代》《凯歌》等左翼电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具有各自不同的民族色彩。一部文学作品所具有的民族色彩越浓厚,它在文学世界中就占有越高的地位。因此对于一名译者来说,他的首要任务是在充分考虑两国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尽量保留原著中的民族色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不同民族文学的传播和互融。本文从国情、成语和典故,动物比喻含义,颜色词等方面具体论述如何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民族色彩问题。  相似文献   
5.
护岸 《劳动世界》2016,(1):76-77
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类型的主题乐园,有的是以游乐型为主题的,模拟型的,至于以风情体验为题的主题公园,则将不同的民族风俗和民族色彩展现在游客眼前.在这些主题乐园中没有你想不到,只有你没有见过的.  相似文献   
6.
远古时代的东西方神话,由于是在不同的宗教、文化、思想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在神话的形象、内容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古希腊人是依照自己的形象去创造神,而东方神话中的神多是非人形或半人半兽形的;东方神话中女神得到着力歌颂,西方神话则是男神受到着力歌颂;西方神话有一个完整庞大的神话传说系统,而东方神话只在古代的一些典籍中保存了部分神话传说的片断。  相似文献   
7.
文学翻译与比较美学密不可分,处理文学作品中的民族色彩问题更离不开比较美学.本文通过对小说<边城>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认为中西方在审美思想和语言上的异同决定了在文学翻译中对带有民族色彩的话语主要有三种处理方法:直译、直译(或音译)与意译结合;直译(或音译)与注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古筝曲《陌上桑》虽立足于现代却根植于传统,既充满着浓郁的古典风情、民族色彩,又散发了现代作品的气息,有着引人入胜的独特魅力。文章从曲式结构、演奏技巧和音乐人类学的角度入手,对融入其中的民族色彩和音乐文化进行剖析,提出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陈卫民 《职业时空》2008,4(10):181-181
一个民族色彩观念的形成,总是受这个民族所处的地域地理环境、历史、民俗习惯和传统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左右着该民族人的眼睛对客观物体色彩的观察和认识,从而影响着这个民众色彩审美和应用的方式。古代中华民族色彩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同样是饱受这个地域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滋养的结果。不论从色彩基本概念还是对颜色的描述,或是对设色的象征性及其色彩的视觉要求,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都有助于我们从色彩文化的角度,重拾那些被我们忽视的或视而不见的东西,从而了解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在“五四”女作家群中,庐隐的散文具有与众不同的美学追求和艺术特色,其散文多带有浓厚的自叙传色彩、行文自然流畅、结构灵活自由,而且都是随着思绪的自然流动,不追求形式上的炫奇斗巧。她的散文呈现给我们一个丰富美丽的感情世界,引起我们深刻持久的心灵颤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