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8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亚国家实施以全面发展本国国语并扩大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的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新型语言政策,与此同时,降低俄语地位、缩减俄语使用范围、有意进行文字改革的举措,使俄语被严重"边缘化"。然而,俄语的交际功能和实际应用性并没有因法律地位的下降而大幅度降低,俄语仍然是主要的族际交际语言。语言政策与现实需求的背离,严重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环境恶化促使人口外迁,不懂俄语制约劳务输出,字母拉丁化导致教育质量下降,俄语的语言功能被认知为与俄交往的利器。中亚国家语言政策的最大特点是过于政治化,语言完全被某些政治家视为政治游戏的手段,而未把它当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资源。人口、经济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将会直接影响中亚国家语言政策的发展走向。总体而言,俄语不会迅速退出中亚,主体民族语言彻底拉丁化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2.
民族语广播是我国广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语广播中,一定要注意处理好原则性与创新性、民族性与开放性、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等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地名是民族文化的产物,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而地名又是承载文化的活化石,本文旨在通过对青海民族语地名的分析,以探求其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4.
《徐霞客游记》的语言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霞客游记》是晚明社会的产物,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而且具有丰富的语言学价值。一方面,《徐霞客游记》中所记方音反映了吴语和云南方音的一些特征,所运用的一些方言词汇也表现各地方言词汇的不同;另一方面,《徐霞客游记》记录了反映诸如壮语、彝语、布衣语等许多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语言的地名。此外,《徐霞客游记》在地名学上有关通名的记录有其特色,采用吸取民间用语和以形状特征来定通名。在所记地名的命名法中,主要有描述性地名、记叙性地名两大类。  相似文献   
5.
在王力、潘允中和向熹等先生所撰写的专著《汉语史》中,没有提及后状语和后定语的问题。笔者根据汉藏语系中十多种少数民族语和上古汉语的大批语言事实,详细论证了上古汉语存在有后状语和后定语  相似文献   
6.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可以做些什么?"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级各地民族工作部门和民族工作者用实际行动作出了最好回答。一场露天的现场办公会,一份自发上缴的特殊党费,一封写给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倡议书,一段"村村响"里的民族语宣传音频……这些,都成为民族工作战线抗击疫情的有力武器。无论在防疫一线的民族村寨,还是在抗疫"堡垒"的城市社区,都有民族工作者在默默坚守。疫情凶猛,坚固防线也无处不在,全国民族工作系统上下一心、坚强组织,牢牢把握民族工作领域防控特点,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力夺取民族工作战线防控疫情、实现年度工作目标的双胜利。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遇到传播渠道单一、人口素质偏低、汉语交流障碍等问题.民族语广播电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述障碍,并扮演了农业科技信息译介者、传播渠道、知识传播者和观念引导者的角色.但受限于当前节目短小、单向传播特点、覆盖不均、人才缺乏等因素,民族语广播电视要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加大农业科技类节目比重,整合现有媒介,合作互补办节目,借各级资源扩大覆盖和影响力,并探索人才联合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 ,是提高民族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开展双语教育 ,是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是实施多元文化教育 ,保存与传递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必要手段 ,是少数民族地域分布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教育 ;重视族际语汉语的学习 ;开展双语教育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地名是一自然地理实体的名称,具有稳定性。在青海这个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许多民族都用自己民族语言命名了其所活动的地区的地名,有些地名沿用至今,甚至出现一个自然地理实体拥有几个不同民族语命名的名称,通过这个民族文化载体即可透视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母语和民族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对民族整体来讲,本民族语言始终是这一民族的母语,只要这一民族还在生存.但是,在民族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民族语言不一定能成为第一语言,而第一语言又不一定是该民族的母语的现象,这是由于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所决定.因此,我们必须把语言学和民族学,民族学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把民族个体和民族整体结合起来研究才能获得完整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