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6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末期,我国出现以天赋人权论为基础的民权思想,维新运动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权思想的内涵。在维新运动中,维新派人士均认识到民权思想的薄弱和专制制度的重压是中国积弱之因,他们都批判封建主义和封建文化,提出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制。而在议院制度与民主启蒙、平等文化与自由、批判“三纲”等问题上维新派人士则持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民权思想是鸦片战争后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下的产物 ,亦是中西文化碰撞的结果 ,它既具有回应救亡御侮历史重任的爱国品性 ,又具有吸收和改造中西文化精神的属性。它的演变历程对应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四次重大民族危机 ,呈现出由钦羡到议论 ,由民主改良尝试到民主革命实践的阶段性和高潮起落。对民权的阐释亦由“人民权力”回归到“人民作主”的本来内涵 ,民权的外延由部分参政权延伸到资产阶级平等自由的人权 ,最后出现了主权与人权合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理论。由于近代救亡御侮历史重任的紧迫性 ,使近代民权思想呈现出某种现实功利主义倾向 ,民权思想的演变规律因而呈现出由表象———神髓、制度———精神、议院———民权自外而内的特殊逻辑 ,民权思想出现了民主与民权第一性第二性的分歧 ,最终形成一种不完整的中国式民权思想 ,使近代中国的民主进程迂回曲折、持久缓慢  相似文献   
3.
近代湖南绅士是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颇具影响力的特殊社会群体,曾国藩纠合失意绅士而组合成的湘军跨越省界,铁蹄所及“南至交趾,北及承德,东循潮汀,乃渡海开台湾,西极天山、玉门、大理、永昌,遂度乌孙,水属长江五千里,击柝闻于海,湖南兵威之盛,未有过此者也。”①不仅造就了下层绅士以军功显赫于世,而且也造就了大批军功绅士,从而突破了“湖南人物,罕见史传”的惯例,导致了在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吾湖南绅士之权力,其强盛实在诸行省之上”②的特殊现象。一湖南是中国的一个内陆省份,在民族迁移、融合的变迁过程中,由于湖南一直远离全国的政治…  相似文献   
4.
法国启蒙民权思想虽然始自法国,但其影响却波及世界众多角落。它所提倡的民主与科学精神不仅直接造就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而且对近代亚非拉的民族民主革命也起了一种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正是在它的熏陶和感染之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才初步形成了自己改造旧社会、批判旧思想的思想利器。同时由于中西文化固有的差异和时代特点,中国知识分子在认知法国启蒙民主思想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读,而这种误读又在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影响着中国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迫于鸦片战争以后恶劣的国内政治形势,早年的陈独秀怀着救国的理想几次东渡日本。在那里,他接触并认可了法国启蒙民权思想对中国社会改造的指导作用。回国后,通过一系列的革命活动,陈独秀丰富和提升了自身对法国启蒙民权思想的认识,并随之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资产阶级民主观。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罗马时期出现了各种民权思想的萌芽,这些民权思想对国家政府权力的起源和目的思考,为当今社会政府公信力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启发:公平正义是考量政府公信力的天平;权力制衡是建设政府公信力的基石;公众监督是重构政府公信力的基本途径;应用良法制约权力,为提升政府公信力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15,(4):28-31
清末维新派所倡导的民权思想,成为反对社会旧秩序的重要思想武器,虽然来自于西方的人权思想,但是因为特定的历史、社会环境,具有明显的本土化特色,表现在维新派民权思想是在对中国传统思想改造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新思想,它和西方人权思想有很大的差异,它并不在于确保平等、自由等个人权利,而主要是作为一个强国富民的手段。维新派民权思想的形成有其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动因,但更是一定历史环境的产物。其中,清朝末年基督教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一定作用,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自由民权运动也对中国维新派民权思想的形成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维新派的民权思想,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其论证方式却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8.
维新派的民权思想作为一种政治理论和社会思潮,适应了近代中国政治和民族救亡的迫切需要。戊戌变法后维新派的民权思想并没有消亡,他们依然高举自己的民权旗帜,在总结变法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权思想的内涵。他们不再沉湎于就政体变化的角度来奢谈民主,而是将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国民看作立宪政治的基石;不再借助于圣人的权威来宣扬参与政治改革的自觉性,而是直截了当地倡导自由平等,要求树立"新民"榜样,阐明了国民参政意识对于建立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并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清末立宪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中民权主义的勃兴。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以后,中西文化交流开始出现西学东渐的局面,西方的民权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在它的影响下,早期改良派思想家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民本思想进行了改造,民本思想开始出现向民权思想迁转的趋势,并为后来维新派进一步认识西方的民权思想,构建维新变法的理论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思想家在批判君主专制合法性,反对君权任意侵害民众利益的基础上,提出了他们的民权思想,阐释了民众利益符合天理,肯定人民利益追求的正当性;论证所主张民权思想的合理性,并设想通过改革封建专制制度,限制君权,来保障民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