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66篇
  免费   374篇
  国内免费   97篇
管理学   698篇
劳动科学   33篇
民族学   706篇
人才学   243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4257篇
理论方法论   714篇
综合类   9090篇
社会学   822篇
统计学   16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231篇
  2020年   249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330篇
  2015年   495篇
  2014年   937篇
  2013年   883篇
  2012年   1127篇
  2011年   1162篇
  2010年   1120篇
  2009年   1137篇
  2008年   1317篇
  2007年   1073篇
  2006年   1010篇
  2005年   881篇
  2004年   848篇
  2003年   722篇
  2002年   624篇
  2001年   516篇
  2000年   393篇
  1999年   213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文学的审美含义及其更深层次的审美意识形态是要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话语蕴藉属性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这样,文学作品就有了话语蕴藉属性。从各种文学作品看来,话语蕴藉属性的运用还是比较常见的,适用范围也比较广泛。话语蕴藉属性在文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可能是一句话,一个人名亦或是一个地名甚至是一个字。本文意在浅析部分文学作品的话语蕴藉属性的运用和从而体会运用这一表现手法的益处,进而在自己的文学创作活动中运用这一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5,(3):230-234
在当下这个超载的信息化时代,广告存在于我们生存环境的每个角落,它已经具有某种"生物属性",成为我们无法规避的"物种"。由于人性对真、善、美的尊崇,而这种尊崇又需要有一定的方式来传达,公益广告正是这种被尊崇理念的最佳传动媒介。因此,公益广告作为宣扬善和真等人类公益理念的具有冲击力的视听形式,它对大众心灵的作用是打动、震颤和"润物细无声"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论述了民间信仰的概念应该是随着研究的进程而不断完善并具有开放性的.然后解释了为什么民间信仰的概念是开放性的.最后通过三个方面对民间信仰概念构建的开放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刘倩 《阴山学刊》2015,(1):36-40
《银狐》是郭雪波在对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整合的基础之上创作而成的。作者通过叙述常年栖息于科尔沁草原的一只银狐与人类、现实的关系和冲突,构成了小说内在叙事张力。虽说目前学术界已经开始关注这部小说内容、题材和创作方法的民间特色,但从叙事学的角度,在民间语境中对它予以观照的甚少。因此,有必要对小说的民间性叙事特做纵深拓展。也就是说,从小说的民间资源和叙事策略,探讨民间叙事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7.
艺术衍生品是从原创艺术品中派生出来的类工艺品,源于艺术原作却又区别于原作,是具有艺术家个人艺术符号的一种实用性产品。影响艺术衍生品产生的因素有社会经济、审美经济、艺术价值与平民化的价格、波普艺术等。艺术衍生品主要包括原创艺术复制品、艺术家衍生产品、品牌艺术定制产品、影音艺术衍生品、动漫艺术衍生品等类型。艺术衍生品具有经济性、传播性、大众性、审美性等特征。艺术衍生品能促进人们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使艺术走向生活、走向大众,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艺术元素,满足大众对精神享受的需要。发展艺术衍生品市场,对推动艺术消费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艺术从业者应积极投身艺术衍生品创作,推动艺术衍生品产业的发展,为大众的生活增添艺术气息。  相似文献   
8.
从萧红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描写萧红儿时跟随祖父学习《千家诗》的视角切入,探索萧红的诗歌与古典诗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萧红的诗歌创作带入新诗时代语境,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挖掘其诗歌的叠词美、意象美、色彩美、图式美等美学特色。从其诗歌中个人情感的弱势抒写、现实关怀的相对不足、高远境界的升华不足等方面,分析其诗歌存在的缺陷,考察其创作由诗歌转向小说、散文的内外之因,以及这一创作转向后她所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原因,从而更好地全面把握萧红创作的美学特色与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9.
10.
民间信仰的复兴是宗教在社会和心理上的再起源问题,它往往表现为人们动用象征隐喻重新塑造传统。甘肃盐神信仰的复兴表明,这种再起源与过去传统所浓缩而成的隐喻及具有多义性的象征化仪式展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