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时期,安徽淮河流域水旱灾害频发,对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秩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农作物的破坏,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损坏,对农业劳动力的伤害,造成农业人口的大量流动,扰乱正常的农村经济秩序和农村社会秩序混乱动荡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清代,地处徽州南部的歙县,山谷交错,河川纵横;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的影响,降雨集中;大规模山地开垦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使得水旱灾害频发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水旱灾害的发生对徽州社会产生多方面影响,严重危害了农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造成了农田和农作物不可估量的损失,对当地民风民俗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和民间一并采取救荒措施,缓解水旱灾害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论近现代江西水旱灾害及防治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江西主要的灾害是水灾,水旱相连是基本规律。从发展趋势看,灾害发生的周期不断缩短,破坏程度越来越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外,更主要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和水利设施废弛。水旱灾害导致了近现代江西劳动力剧减、生产下降,甚至引起饥荒和社会变乱。对近现代江西水旱灾害有切肤之痛的有识之士,提出了许多很好的防治构想,其中“让部阳湖搬家的构想”和“KVA工程”具有代表性,对当前江西防治水旱灾害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渔业是鄱阳湖区传统产业.明清以来圩堤围垦促进了湖区农业发展,鄱阳湖区成了著名的“鱼米之乡”.“农进渔退”成为近世以来鄱阳湖区及中国大湖区域开发利用的普遍形式,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出现了明显的“农进渔退”.“农进渔退”引发生态环境系统的逆向演替,致使鄱阳湖区水旱灾害频发、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渔业生态恶化.湖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系统发展的不相协调,此乃人类不可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5.
清直隶澧州地处环洞庭湖,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加之人为因素,使澧州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清政府采取蠲免、赈济、抚恤之策安抚灾民,通过修建城池堤垸、置设塘汛、设仓积储等方式赈灾抚民。但由于无力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无法有效解决人地矛盾,没有处理好人与江湖之间的关系,以及制度性障碍,水旱灾害的治理效果不是十分明显,灾情未得到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以来,中国先后遭遇的百年罕见的洪灾、旱灾、冰灾、雪灾,无不考验着中国科学治水和水利建设能力。让西方震惊的不仅仅只是中国灾难的频繁,更多的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科学治水奇迹和当代中国的治水模式。英国广播公司BBC称,中国的治水经验和模式已具备能力战胜和抵抗水旱灾害。美国《洛杉矶时报》说,连续  相似文献   
7.
唐朝水旱灾害严重。唐朝前期由于政治开明、救灾治灾措施较多,维持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而唐朝后期战乱、水旱灾频繁,造成救灾措施破坏致使吏民南迁,社会动荡与经济停滞,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长期在水平低下的小农经济怪圈中徘徊  相似文献   
8.
水旱灾害风险是安徽省最主要的自然灾害风险。通过引入哈德罗—多马模型得到的自然灾害风险增长模型表明,实际经济增长率越高,自然灾害的风险也越高。因此,要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必须使经济增长保持在自然和技术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改善增长环境、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同时加强对水旱灾害的风险管理,是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李伶 《中外书摘》2006,(6):65-65
中国水旱灾害较多的根本原湖是:青藏高原对季风活动的影响。它引起的气流场,加强了高原东侧的夏季降雨条件,其活动范围扩展到中国国土的一半以上。由于季风气候的变异性,导致中国年降雨量以及各地区季节性雨量产生重大差异,这种重大差异的频繁出现就引发了水旱灾害。  相似文献   
10.
水旱灾害与清代政府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水旱灾害频繁 ,造成的社会损失巨大。为与水旱灾害作斗争 ,清政府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细密周详的官僚体制 ,并通过兴水利、建粮仓、开捐纳等途径 ,进行各种补救。即使是皇帝本人 ,也大多能以身作则 ,作舆论的引导 ,并从多方面努力 ,以期取得实效。总体而言 ,清代的救灾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