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阴阳五行思想是汉代社会思想的主干,《郊祀歌》十九章出现于这样的社会思想氛围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按照《郊祀歌》的祭祀对象和思想内容,将之分成"天道"和"人事"两大部分,认为两部分的结合,正是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在祭祀礼仪中的具体实践。这组诗歌的中心内容主要是描述汉武帝治下社会经济的发达和国家的强盛,显示武帝的雄才大略,以此向神灵昭告,希望得到上天眷顾,达到长生成仙的目的。《郊祀歌》在整齐排比以往神灵传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时代的影响和个人的情感,成为现在我们了解汉代思想的绝好文本。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时的很多诗歌表现出人们对长生、永年的强烈渴望,诗人或寄延年之望于求仙,或寄情山水、节欲避害,亦或以音乐解忧、舒缓身心,甚至以身试药、服食炼丹。诗歌是人们心灵情感的外化展现,这些有关养生的记述不但展现出人们在千余年前对养生保健所进行的积极探索,而且折射出时人在开展这些探索时的复杂心理。以魏晋南北朝诗歌为切入点,从养生方法、养生观念以及心理动因等角度对诗中的养生活动进行分析,利于深入了解魏晋南北朝时的养生思想,也利于对当时的养生环境作出恰当评估。  相似文献   
3.
4.
建安时期,自然灾害频繁。它不仅对社会政治安危、经济兴衰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当时的文学思潮产生极大的冲击,给建安文士的心灵造成沉重的压力。他们深感人生苦短,于是追求生命价值的不朽,力图在大难中寻找个体生命的永恒存在。同时又追求声色之乐,体现对个体生命的珍爱。在生命不朽的主导下,为延长生命而求仙,追求生命的超越。这三种心态不同程度地表现在建安文士身上,他们正是以这种多元化的开放心态进行文学创作,创造出一个文学史上的辉煌时代。  相似文献   
5.
烂柯传说产生于晋宋乱世,其中蕴涵着“时光易逝”、“求仙慕道”等思想内核,既为当时的道教徒所利用,以神其说;也被后代大量的诗词作品所引用、阐发,成为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时期,其文学样式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来得更彻底更全面。"魏晋风度"的形成和发展开创了中国文学史的诸多新局面,其中求仙主题就是一个影响颇大的文学创作主题。就当时政治、社会局势来看,求仙成为文人挣脱精神枷锁,寻求心灵慰藉的重要途径。从疑仙到求仙,文人经过了心灵的洗礼,创作灵感更是与宗教紧密联系,求仙主题的出现为后代隐逸主题和山水田园诗的出现和发展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7.
赵雷 《船山学刊》2008,(1):164-166
张骞通西域除了地缘政治、军事的目的以外,也有汉武帝求仙的考虑。汉武帝的欲望强烈,一直对生命没有达观的看法;西方昆仑山神仙信仰也一直吸引着他,使他对西域昆仑山、天马等充满幻想,乃至不惜发动战争。  相似文献   
8.
曹操本信奉黄老,有神仙情怀,同时又怀疑神仙不死,对神仙之说且信且疑。曹操终未沉迷于神仙迂怪之说。渴望延年以完成统一大业导致他崇信长生之术。曹操的游仙诗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呈现出求仙与反神仙、求长生与求功业的复杂性。其游仙诗以游仙为艺术外壳,借游仙题材以咏怀。求仙与反神仙都旨在求功业,求长生亦为求功业。其游仙诗重在精神超越而非迷信神仙,有深刻的言外之旨。  相似文献   
9.
西王母之地域在西汉中期发生了一次深刻的变化,由早期的不确定或较近的西方向更远的西域国家逐渐西移。西王母为汉地本土神祗,西汉中期以后成为西方仙境的代表而有可能与西域神话相结合,随着人们对西域认识的逐渐扩展而不断西移,总在当时认识的最西国家之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