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猎头     
当一群高中毕业生于2009年秋抵达牛津大学的时候,他们会看到一张新面孔,那就是将成为牛津副校长的55岁的耶鲁教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Andrew Hamilton),这个位置相当于美国的大学校长,负责这个高等学府的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独立战争前后一段时期,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等人就利用在他们那个时代的先进通信技术如印刷机和邮局服务来传播强有力的思想:政府应体现民众的认同感。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博客。他们在独立司法、制约与平衡原则以及出版自由的基础上设计了未来民选新政府的基本构架。  相似文献   
3.
一、具有美国特色的大国理念 美国独立后,国家向何处去,是摆在美国开国元老面前的一个主要问题,这期间,发生了以汉密尔顿为一方,以杰斐逊为另一方的大辩论,他们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立国理念与主张。  相似文献   
4.
决斗的历史     
1804年6月10日的一个夜晚,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坐在位于曼哈顿北区家中的写字台前写信,解释他为什么要于第二天早上在新泽西威豪肯与副总统艾伦·伯尔用枪决斗。他列举了包括道德的、宗教的、实际操作上的反对决斗的五个理由,不过在写完七个段落后,他悲哀地得出结论:“世上男人表现荣誉的决心”让他无法“逃避决斗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汉密尔顿的货币银行观及其深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联邦政府财政、信用危机和货币短缺两大问题 ,汉密尔顿主张建立联邦银行 ;发行公共信用与私人信用结合的银行券 ,以取代政府直接发行的信用货币 ;充分利用私人资本、私人经营管理的经验为公共利益服务 ;加强联邦政府对全国货币银行体系的集中控制 ,但反对政府直接干预联邦银行的具体经营业务。汉密尔顿式的货币银行观规约了美国货币银行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侵藏急先锋寇松积极主张侵占西藏,周旋和谈,白厅则从英帝国整体利益出发,主张缓进.因此“身居高位”且性格倔强的寇松自然与白厅之间有诸多不同与不和,对藏“前进政策”即为主要表现之一.当然白厅最终采纳了寇松的“前进政策”,导致了1903-1904年英军攻进拉萨,达赖喇嘛出逃蒙古,俄国表现出不满.但拉萨事件后,白厅很快撤换了寇松印督一职,修补对俄关系.显然,寇松的“前进政策”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且白厅自始至终没有完全接受寇松的政策.之前相关文章多从中英双方、英藏双方的角度阐释寇松的“前进政策”,本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主要探讨寇松“前进政策”形成的过程,当中又主要梳理寇松与白厅之间西藏政策的争辩,并简略谈及其实施.  相似文献   
7.
分析税收对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探讨政府税收影响之下的宏观经济增长.引入以税收为主要来源的各类政府支出,从而可以修正征税带来的扭曲.应用简单的模型分析在政府税收收入和财政支出共同作用下的经济增长.提出一国税收政策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8.
出版自由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新闻自由是这一权利的延伸。200多年前的美国两大政党曾经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联邦党领袖汉密尔顿与民主共和党领袖杰斐逊在出版自由问题上的交锋不仅体现了他们不同的政党利益,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其由来的思想基础的差异。汉密尔顿崇尚工具理性和集权主义思想,杰斐逊则笃信自然权利学说及天赋人权观念。这一斗争的结果,奠定了200多年来美国新闻自由的传统,其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亲缘选择学说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亲缘选择学说的中心思想即汉密尔顿法则与用敌友指数建立的行为效用函数比较后 ,认为利他行为发生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敌友指数r必须大于利他和利己行为的价格比 (Pa /Pe) ,二是个体的行为能力或行为的预算约束b必须满足自身的生存所需 (即Xe·Pe相似文献   
10.
印度总督寇松主张以武力入侵西藏,消除俄国对英属印度的威胁,强化英国在藏优势。荣赫鹏兵侵拉萨是其“前进政策”的主要举措。此时,英国内阁尚无完整的对藏政策,故而对寇松政策予以默认。《拉萨条约》签订后,英政府不同意寇松支持的750万卢比赔款数额,要求改为250万卢比。寇松在压力下,不得不照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