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阳高龙是武汉市部分村社春节期间重要的民间祭祀和祈福活动,是武汉市1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活态保存最好的集体性项目。本文通过对汉阳高龙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宣传氛围仍需要加强;传承后继乏人;开展高龙独特民俗活动的经费短缺;没有专门的机构来整理和研究汉阳高龙文化。传承汉阳高龙的策略是:集思广益做好宣传;加快市场开发进程,提高高龙产业化水平;成立高龙专门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2.
汉阳铁厂建设问题上,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张之洞选购炼钢设备时盲目自大,颟顸无知,以至于设备不符合原料品质,造成了严重后果,因之对张之洞非议颇多。其实,这些批评都脱离了当时的实际情形。张之洞根据汉阳铁厂的产品质量要求,立足于大冶铁矿石的化验数据,以此作为订购炼钢设备的依据。后来汉阳铁厂钢铁产品含磷过高的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咎于设备购买环节;同时,今人也不应该过分夸大由炼钢设备所引发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盛宣怀一生主要致力于洋务企业,是在张之洞、李鸿章的洋务大旗下成长起来的早期企业家,他是近代亦官亦商的官僚资本第一人。电报网络掌控信息命脉盛宣怀字杏荪,号愚斋,1844年出生于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龙溪。盛家世代官宦,盛宣怀的父亲盛康曾  相似文献   
4.
李维格与汉冶萍公司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格是中国钢铁工业之先驱。他历任汉阳铁厂翻译通事、会办、总办和汉冶萍公司协理、经理,对公司发展贡献巨大。1896年和1900年初,他两次进入汉阳铁厂,根据实践观察和了解,先后数次提出改良铁厂的计划。1904年,盛宣怀畀以重任,委派李维格出洋考察,并委以总办汉阳铁厂改良扩建事宜,汉阳铁厂及附属厂矿因之发展迅猛。辛亥革命爆发后,李维格力任时艰,在不利的社会环境下支撑公司生产事宜,并为尽快恢复生产、筹建大冶钢铁厂而奔波劳碌。1916年,李维格因身体原因离开公司。  相似文献   
5.
19世纪 80年代贵州青溪铁厂兴办时 ,即已开始了股份制的尝试。往后断断续续 ,到抗战时期进入高潮 ,其间又以贵州企业公司最典型。  相似文献   
6.
7.
张全宁  王磊 《金陵瞭望》2005,(14):12-12
沈崇海,1910年生于湖北武昌一高级职员家庭,家境富裕。父亲在武吕中华纺织厂当部门经理,叔叔在汉阳一洋行当会计师,都有一定的文化,思想开明进步。  相似文献   
8.
学界曾认为1896年盛宣怀接办汉阳铁厂是被张之洞胁迫的。本文经考证以为,甲午战后,盛宣怀被查办与张之洞根本无关,系王文韶独力保全。盛宣怀对铁厂的接办从酝酿、策划到实施有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其不仅对接办铁厂早已胸有成竹,并欲图将铁路和铁厂"综于一手"。在接办铁厂的过程中,盛宣怀主动争取到南北洋和中枢的有力支持,尤其是得到翁同龢先接办铁厂的授意,并非张之洞一人所为。铁厂的商办使盛宣怀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盛氏也实现了一次从困境中突围而确立强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在武汉汉阳一条并不繁华的路上,有一座楼,虽然这座楼只有四层,平时门前没有太多的人流往来,没有频繁的车辆穿梭。在这个彰显繁华、炫耀富贵的大都市里,它不张扬,不豪华,显得朴实、厚重。然而,就是在这里,收藏着一部中国桥梁的现代史;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幅记录着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走向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时刻表。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洋务运动中工业对钢材的需求,张之洞在湖北汉阳开办了钢铁厂,而对于工厂的管理他却并不在行,在经历了官办和官督商办两种经营模式探索后,最后还是聘请盛宣怀来负责管理。作为洋务专家的盛宣怀进行了全面规划,在员工管理上进行了细致的任务分配与监督,对于洋员也进行了相应的约束,但毕竟由于时代的局限,其管理上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