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淹是我国南朝诗人、辞赋家,在南朝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界对江淹的作品及其生平给予了较多的关注,而对其思想的研究相对有所忽略。江淹的思想兼有儒道释三家,三者相融为一。江淹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家思想贯穿其一生,成为江淹一生最根本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其儒家思想具有通脱的特点,是南北朝动乱不安时代儒家思想在安身立命方面的曲折反映;而以道家思想与佛教思想为辅,其佛家思想又依附于道家思想之上。  相似文献   
2.
边缘化的江淹——江淹“才尽”原因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淹“才尽”与永明体的产生是同步发生的 ,其“才尽”与南朝诗歌的这种“新变”有直接的关系。江淹无法适应新的文学环境 ,也无力改变这种环境 ,更无意去适应它 ,于是便有“才尽”之讥。远离文坛主流的江淹 ,事实上已经被边缘化了  相似文献   
3.
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都得到了充分发展,许多文人名士都以谈佛论道为时尚,并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江淹亦有以佛道思想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这些作品来看,江淹的生命意识中在很大程度上以追求一种隐逸生活为旨趣,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佛教和道教的理解,是研究南朝文士生命意识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4.
戴伟华 《学术研究》2008,(2):126-131
汉代诗歌的发展明确显示出从"歌诗"到"诗"的演进轨迹,而文人五言诗是脱离音乐独立存在的文学样式.一、汉代人有作歌言志言情的传统,歌是汉代歌诗的早期形式,其后则为乐府歌诗.二、西汉和东汉前期可称四言诗为"诗".因四言是<诗经>的主要形式,而五言诗及其它诗式不能称为"诗".三、五言诗的起源与新声杂曲有关,故称五言为杂诗,南朝王融、江淹杂体诗也是指五言诗.四、文学史认为第一首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诗,其实此诗初无题名,只是"歌诗".五、文人五言诗大约起源于东汉桓灵之际.  相似文献   
5.
周京艳 《阴山学刊》2012,(4):23-27,86
江淹在泰始年间作有多首游览诗。这些游览诗流丽中带有峭拔之气,语言简约清新而带有复古之气,景物描写融壮美与优美于一体。与鲍照、谢朓二人的游览诗相比,江淹游览诗在总体风格、语言艺术、景物描写等方面兼具二人的特点,体现了他在从元嘉诗歌发展到永明诗歌的诗风转化过程中的承上启下作用。  相似文献   
6.
江淹,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人。因独享汉语中两个成语——“梦笔生花”和“江郎才尽”而名垂千古。 相传江淹在被权贵贬黜到浦城来当县官时,有一天,他漫步浦城郊外,歇宿在一小山上。睡梦中,见神人授他一支闪着五彩的神笔,自此文思如涌,成了一代文章风流魁首,当地人称为“梦笔生花”。  相似文献   
7.
齐染时代是陶渊明这一化原型成型的关键而又重要的时期,陶学与陶渊明接受的成就都达到了南北朝时代的高峰。作认为,沈约用大量的史实完成了陶渊明这一隐逸化原型的打造。江淹第一次在学史上对陶渊明的诗风给予界定,第一次认定陶渊明的田园诗的开创之功,并首次确立了陶渊明的学创作在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在著名的《别赋》里概括了各式离愁别恨。确实,古往今来,生离死别也好,短暂分手也罢,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如果分  相似文献   
9.
一 南朝时的江淹,是文学史上十分著名的人物,与他有关的妇孺皆知的成语就有两个:“梦笔生花”与“江郎才尽”。江淹年轻时就才思敏捷。一次,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一蚕妇,  相似文献   
10.
《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中有"江宁侯温而朗"一句,历来诸家注解皆不知所论何人。近见林晓光先生发文认为"江宁侯"非指"江宁"之侯,而当是姓"江"之"宁侯",并由此提出"江宁侯"乃江淹之说。林氏所解虽颇有新意,但若详究其文会发现论证颇多抵牾,实难自圆其说。今再考之,"江宁侯温而朗"数字应属衍文,而"江宁侯"则当是王昌龄之别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