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世纪以来沈光文渐成海峡两岸学者研究的热点人物,并且被塑造成台湾文学的始祖。然而以今见沈光文作品而论,《台湾赋》有一定的启蒙价值,而诗歌多是乡愁与穷困生活的反映,艺术水平与同时期其他诗人相较尚且稍显逊色。至于作品中反映的遗民气节更是值得商榷。另外,沈光文的作品虽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是并不突出。何况在他记载台湾之前,早有陈第的《东番记》,以及其他文人的记载,尤其是新近发现的季麒光的作品,史料价值更高。而备受后人推崇的东吟诗社,辩证当时的史料,以及考虑到沈光文的处境,创建者的冠冕应该戴在季麒光的头上,沈光文更多地是诗社精神象征。沈光文身后寂寞,直到清末,出于政治的需要,沈光文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因此,沈光文是台湾文学初期一个重要人物,但是“初祖”的桂冠未免太大。  相似文献   
2.
季麒光《蓉洲诗文稿》的发现,为沈光文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通过《蓉洲诗文稿》中的相关作品,可探究考证之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争议问题,如沈光文生年、赴台时间、到台后活动等。  相似文献   
3.
沈光文诗歌具有多样化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趣尚。其来台之前作于浙闽粤沿海的诗作,集激楚豪壮与沉郁悲慨于一体。其书写乡愁、歌咏友情的诗歌,发自肺腑,情感真挚,呈现出质朴率真、清新自然的风格。沈光文一生饱经忧患,但其乐观旷达的个性以及儒道文化的濡染,又使他善于以理性、旷达的精神战胜苦难,苦中作乐,从而赋予其诗作苦趣交集与旷达自适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抗清失败,渡海至台湾,导致历来安土重迁的南明遗民与旧有生活内容产生了隔绝。南明遗民活动空间的变动以及对家乡故土的眷恋,所谓乡魂易断,避难台湾成为流寓文士群体的集体心理缺憾。南明文士的遗民身份转换为寓居台湾的移民身份,空间、时间的游移,反而实现了部分遗民对自我价值的期许。对以台湾文献的拓荒者沈光文为代表的南明文臣诗歌作品解读,可洞察南明文士移民情感的蜕变与矢志不渝的遗民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沈光文寓台后的创作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基于遗民心理的乡愁书写,二是基于知识传统的博物书写。沈光文寓台后的博物书写主要体现在文体上的多样性、内容上的异物性和手法上的描述性。究其写作原因,一是渊源于传统诗文书写的博物理论,二是入台后亲身经历所提供的现实基础。沈光文寓台后的博物书写富有开拓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真相、遮蔽与反思——关于一桩文化史公案的后续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光文是在康熙元年底,因投诚清廷发生意外才飘至台湾;因对郑氏久蓄不满而游离明郑台湾抗清事业之外,在明郑台湾的教育版图上亦无足轻重;明郑降清,更以白须拜舞的新朝"赤子",极力诋毁郑成功以来明郑集团的抗清历史,民族气节丧失殆尽。被"台湾孔子"神话所遮蔽掉的,是明郑台湾二十年的教育史、明郑集团四十年的浴血抵抗史与至少一千多年的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史;即使是明末向被视为海盗头子的颜思齐、郑芝龙,其曾在台湾传播中华文化亦著迹昭彰,不容抹杀。三百年来的致误之因有学风粗疏,更有同乡情结和特殊的政治关怀在起作用,这不能不令人们警醒。  相似文献   
7.
"台湾孔子"沈光文,长期被认为早于郑成功收复台湾十年即在荷人统治下致力汉文教育和中华文化的传播;作为民族气节坚定的明遗民,向台湾人民传承了抗清不屈、眷怀故国的民族大义。然而,追溯这一造神运动的逻辑起点浙东史学大家全祖望的表彰原文,将沈光文的传世诗文作品放到明清易代的历史背景中深入推考,可以发现,这是完全虚妄的,不仅抹杀了明代郑成功时期台湾二十年的教育史、明代郑成功集团四十年的浴血抵抗史,更抹杀了至少一千多年的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史。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台湾孔子”“台湾文化初祖”的沈光文对台湾儒学的奠基与儒家文化精神的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沈光文毕生坚守夷齐之节,彰显了以儒家忠义观念为底蕴的遗民忠义精神。作为明末最早入台并在台湾少数民族中推行汉文与儒学教育的士大夫,沈光文堪称台湾儒学最早的传播者与启蒙者。沈光文身为遗民而“不废当世之务”,体现了仁民爱物的儒者胸怀与儒家“三不朽”的价值追求,无愧为儒家文化精神的践履者与传承者。  相似文献   
9.
清代著名史学家全祖望是沈光文接受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为沈光文作品的搜集、保存以及沈光文事迹的评介、宣扬作出了重要贡献。《沈太仆传》是继季麒光《沈光文传》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篇沈光文传记,该传对沈光文生平事迹的叙述更为细致、生动,增补了此前沈光文传所缺载的信息,揄扬了沈光文的遗民气节,奠定了沈光文“台湾文献初祖”的崇高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堪称沈光文接受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0.
邓孔昭先生《沈光文史事诗事考析》一文所涉及的沈光文来台时间问题、遗民气节问题以及文化史地位问题,堪称沈光文研究中至为关键且长期以来一直聚讼纷纭的三大公案。以季麒光《蓉洲诗文稿》为依据,分析这三大问题,认为沈光文来台时间为1657年,收录于范志中的《平台湾序》与《东吟社序》均曾被后人改窜,沈光文之遗民气节不容置疑。无论是从作家与台湾的渊源、作品对台湾的书写,还是从对后世文学与文化的深远影响来考量,沈光文都是当之无愧的海东文献初祖、台湾文学始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