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生案是上海、镇江两海关在1891年查获的一起以英国人梅生为首的私运军火案。由于治外法权的存在,该案由上海会审公廨审理,最终的结果是判处梅生九个月监禁。此案显然是重罪轻判,清政府对此判决深为不满,责令当时的驻英大使薛福成就此案与英国外务部进行交涉。经过多次艰难的交涉,梅生最终被驱逐出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的尊严,阻止了军火走私的蔓延之势,从而为中国赢得了一个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  相似文献   
2.
《苏报》案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时期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 ,发生于租界的《苏报》案与治外法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维护在中国所攫取的治外法权 ,对清政府实行了多方面的限制。清政府为了达到迫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的目的 ,竟在自己的国土上同自己的子民打了一场由外国人充当裁决者的荒唐官司 ,其腐朽无能的本质暴露无遗。治外法权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害 ,但在《苏报》案中 ,却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伪满时期日本对无籍朝鲜人的就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日本宣布在伪满洲国"撤销"治外法权,给东北朝鲜族社会,特别是给占有很大比例的所谓无籍朝鲜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日本为了稳定东北的社会治安,让无籍朝鲜人就籍,而其效果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以前 ,英国便企图以国内立法并采取各种手段获取在华治外法权 ,但均未成功。鸦片战争后 ,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最终通过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 ,以解决所谓的通商善后问题的方式攫夺了此项非法特权 ,首开了外人在华享有治外法权的恶例。  相似文献   
5.
早期维新派的国家主权意识,是在严酷的现实危机的刺激下和近代国际法知识的诱导下产生的,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主张收回海关自主权,取消领事裁判权,揭露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危害等。这方面的思想对推动近代爱国主义的发展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区域研究的方法,考察奉天省自清末新政开始到张作霖统治结束为止这一时期司法体制所经历的变革。奉天省在民国初期政局动荡的大环境下新式法院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在数量上领先于全国其他省份。同时在民国初年法院改组时确立的担任司法官所需要的学历要求,在实践中得到了较为严格的执行。最后从地方政权建设和收回治外法权运动这两个因素入手,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代 ,外国毒品商在华肆无忌惮地走私鸦片 ,他们不仅公开贩卖鸦片、毒品 ,甚至还在租界或租借地内就地制造毒品。外商之所以敢无视中国法令 ,则主要因其有治外法权为护符。正因为此 ,中国人民所以一直把反对外国对华毒品贸易与废除外人在华治外法权的斗争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1943年初,重庆国民政府宣布和英美等国达成协议,收回诸国之治外法权以及租界,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大事件。我们似乎刻意忽视了中美两国签订条约的前两天,当时汪精卫组织的南京国民政府同日本政府也达成了类似的协议,恢复中国政府对于租界的各种权利。本文试图从分析当时一些外交档案出发,以一个更加客观的角度,去探究汪氏政权这一外交活动的意义及考虑。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