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全声 《职业》2011,(Z1):74-74
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1929-2007),又译尚·布希亚、让·波德里亚,其消费社会理论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大师列斐夫尓"受控消费的官僚社会"理论的影响,而巴特的理论则构成了他的符号学转向。理解鲍德里亚的"消费"概念是理解其消费社会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们总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人的需要,其实这也是一个社会学理论关注的问题。马克思在对需要的社会分析和批判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异化的社会关系。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马尔库塞,以及当代法国后现代思想家波德里亚继承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路径,分别从需要中展开对资本主义现当代社会之异化关系的深刻批判,揭示需要背后的意识形态控制。  相似文献   
3.
波德里亚的仿像论属于较为独特的当代形态理论话语,理解此话语的发生和演变容易被其结论迷惑而忽视理论的整体面貌和内在肌理,不利于仿像论的建构和批评效度的发挥。更多关注仿像当下性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仿像的历史性。历史角度的介入将展现仿像各个阶段历史秩序的不同侧面、方法选择和内涵,为辩证分析波德里亚的仿像论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4.
郑也夫先生的文章我很爱读。原先以为他只是善于“小中见大”,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道”,如今读过他新近出版的《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方知也夫先生亦擅长理论营构,而且以往的许多作品早已作了铺垫,这本书算是水到渠成之作。跟鲍德里亚(也译做波德里亚)、卢瑞和马尔库塞等思想家不同,也夫先生不仅阐释了西方上世纪60年代末出现并正在今日中国生成着的消费社会的内在机制,而且着力勾勒了“现今社会中已经和即将出现的趋势”,即后消费时代的生活特征。  相似文献   
5.
波德里亚以“社会性的终结”为题质疑了现代社会学研究的合法性 ,认为曾经被物化为普遍实在和一切论据基础的“社会性”不过是一组想象 ,现在已被其拟像所摧毁 ,这一极其激进的论述在西方社会理论界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本文集中考察了波德里亚“社会性的终结”说的主要观点和表述策略 ,分析了这一论说与其后现代社会观之间的关联 ,以及研究者们的相关评价。  相似文献   
6.
反思波德里亚:我们如何理解消费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已成为国内批判性理解消费社会的理论基础,但他不是从对社会体制的合法性及其规范论证的角度去讨论消费社会,而是从符号学的经验分析和人的本真性诉求去批判消费社会。这样的思想样式注定了他对消费社会的否定是非法理性的;他对消费社会的批判是传统批判理论之审美主义批判的延续和变种。鉴于审美主义批判已在国内的思想界演变成为一种阻碍社会理性批判的文化氛围,应谨慎对待波德里亚并进而廓清他在国内思想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敏 《理论界》2007,(9):151-152
波德里亚从符号消费的角度考察了消费社会中的“闲逛者”形象。“闲逛者”在对商品的个性化外观符号、地位象征符号以及环境符号的消费中,参与到社会的编码价值生产系统中去。“闲逛者”的“看”,有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从心理类别来看属于消费欲望驱使下的“游戏式好奇心”。波德里亚用“神话”来评价消费社会幸福观的虚幻性质:“闲逛者”在消费过程中实现的自我并不是本真的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并不是责任的关系,而是肤浅的好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纳日碧力戈 《民族学刊》2010,1(1):12-18,162
奥斯汀的施为句(performative)理论,突出说话即行事,有助于分析中国民族识别过程和改革开放前的民族情况;波德里亚的"仿真"理论强调符号强势,有助于分析当下中国民族与族群的研究现状。不过,对照中国民族现实,施为句理论不能涵盖民族过程的情感和符号层面,而"仿真"理论也忽视了符号主体的多样性,从而不能完全解决本土的复杂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波德里亚在其思想发展早期,借鉴符号学、精神分析、日常生活批判等理论并引入社会生活的符号维度,在马克思异化批判基础上,对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在波德里亚思想发展的这一阶段,符号是作为批判中介与分析策略引入的,却蕴涵实体化、自主化、本体化的张力。波德里亚思想的后期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符码由方法论层面向本体论层面逐渐倾斜的过程,波德里亚也逐渐由社会生活符号维度的客观分析者转化为后现代符号内爆社会的话语书写者。  相似文献   
10.
波德里亚对技术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后现代主义领军人物,波德里亚对现代技术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和富有特征的批判。其批判性的成果主要针对三个方面来展开,即现代技术本身的性质、技术社会与消费主义的内在联系以及现代技术的本质在大众媒体中的完成。这三个方面的批判性分析在一定的意义上汲取了马克思学说的灵感,并承继着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传统,但其基本性质乃是后现代主义的。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虽然波德里亚对现代技术社会的批判是深刻的和切中肯綮的,但却包含着明显的理论局限性他的批判从根本上来说缺乏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基础,从而使这一批判最终归于疏阔散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