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96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68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喻是当今最为敏感的修辞格之一,其特征主要表现在“本、喻体间的差值”和“辞格本体的外在义”等两方面。 其语用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内容,即基本的和文化的。由于敏感,它常常会带来文化的烦恼。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一种复杂的认知现象,同时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现象。隐喻意识的提升对帮助学生加强词汇记忆有着重要作用。教学实验表明:很多比喻性用语往往可以追溯到一个共同的喻题或源域,用喻题或源域来对词汇进行归类有助于记忆生疏的比喻性用语。因此,有必要多组织一些旨在提高语言学习者隐喻意识的课堂活动,将隐喻意识变成词汇习得的一个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14,(10):27-27
在重庆彭水县太原乡半山腰一天坑里,暗藏着一个有三个足球场大的洞穴,令人惊叹的是,洞内地上竟积淀着一层厚厚的白色粉末,宛若美妙的“冰雪世界”。如此巨量的粉末是什么东西?它从何而来?近日,各种猜测被地质专家朱顺知解开。  相似文献   
4.
多用譬喻形成博喻,是《荀子》文章构成的一大特色。其博喻有描绘性与说理性两种类型。描绘性博喻指用多个喻体来凸显本体事物的某一特征,重在对本体的描述说明。说理性博喻是指博喻的各个喻体本身就是一种事理甚或是一个带有故事性的事态变化,本体是要证明的观点或者是由喻体推出的结论。因此,博喻在《荀子》中不只是修辞手段,而且具备说理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14,(2):22-24
35岁的拉里·利契住在俄勒冈州波特兰。为了调节失业后的消沉情绪。他要一个人去一百多公里外的喀斯喀特山脉胡德山麓登山。出发前。他画了一张登山路线图·交给了朋友巴迪宽夫妇……  相似文献   
6.
女王诉杜德利和斯蒂芬斯案是富勒"洞穴探险者案"思想实验的原型。通过对该案原初判决的研究可以发现,在无先例可以援引时,法官进行司法分析需要权衡不同决策的利害后果,进而选择能够激励对社会有益行为的法律立场;而对判决理由的论证所采用的道德性话语表述,则是为了获得服判效果进行的修辞。关于"洞穴探险者案",以富勒为代表的主流观点忽视了司法表述与司法分析的不同逻辑要求,使得一个蕴含着深刻司法智慧的案例成为了悬案。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从文化传递方式的角度出发,以人类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三喻文化理论,即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后喻文化阶段来分析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现状,并对中国家庭道德教育在这三个阶段间出现的问题以及其导致的后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以圣诞节为代表的西方节日在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同时也出现不少反对的声音,认为这会侵蚀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文认为,一方面文化是洞穴,理应多元,所以在重视中国传统节日的同时,也应理性看待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另一方面中西文化都遭遇了现代性的侵蚀,节日的欲望化现象很突出,这需要中西双方共同面对。对于教育者来说,在尊重学生选择权利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传统节日的仪式和氛围中,让其心灵接受传统节日所内蕴的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哲学中的"器物"与"道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日常所见的"器物"与"道理"作诠释,认为中国哲学中说的"器物"与"道理"是统一的,即道在器中、理寓物内.因为这样,所以哲学家们可以以器喻道、藉物明理;反过来也可以制器证道、设物明理.而之所以能这样,在于古代哲学家有着万物一体、物我同道的思想,诸如这些,都表现出与西方哲学所不一样的特征,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