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17篇
  免费   503篇
  国内免费   131篇
管理学   3557篇
劳动科学   244篇
民族学   664篇
人才学   878篇
人口学   481篇
丛书文集   5196篇
理论方法论   1178篇
综合类   12071篇
社会学   2629篇
统计学   653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306篇
  2022年   338篇
  2021年   460篇
  2020年   408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493篇
  2015年   825篇
  2014年   2327篇
  2013年   1715篇
  2012年   1856篇
  2011年   2225篇
  2010年   1875篇
  2009年   2212篇
  2008年   2457篇
  2007年   1681篇
  2006年   1375篇
  2005年   1457篇
  2004年   1012篇
  2003年   831篇
  2002年   790篇
  2001年   719篇
  2000年   550篇
  1999年   255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常识来说,信任的前提必须是对信任对象的信息有所了解,那么对象的信息,包括品格、身份、名誉等将成为信任的条件。但是,现代开放社会中面临的更多是一种陌生人之间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的交往通常面对的都是对象道德品格信息的"缺场",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对信任的"不选择"或不作为,这就导致了现代社会巨大的信任危机。而在现代社会中,却存在着其他形式的信任,即基于专门知识、体制和一种所谓商业精神的信任,这些信任虽然可以允许对象信息的缺场,但是其信任的根基却是规则或契约信息的完全"在场",而非对主体本身的信任。孔子曾提出"不逆诈,不亿不信"的原则,即不随意臆测他人是否相信自己的待人原则,这恰恰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任品质,这种无条件的信任的风险和风险的担当诚然需要社会正义来支撑,但这种作为道德的信任上升为一种当代社会的伦理精神却是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2.
陈嘉庚对卫生问题有高度的认识,其卫生观表现在考察祖国的卫生状况、撰写和赠送卫生专论、提出注重卫生的主张建议、以石雕形式宣传卫生知识四个方面.陈嘉庚卫生观增强了祖国民众的卫生健康认识自觉,改善了家乡厦门的医疗卫生条件.陈嘉庚卫生观与当代"健康中国战略"有一定的关联,对于当前我们在国内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在国际上交流卫生建设经验、促进全球人类健康等都有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     
"小婚家·爱沙龙"开幕了由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主办的婚姻恋爱系列主题沙龙活动。小婚家,有爱、有趣、有风情,2015年陆续推出"爱沙龙",围绕爱的主题不掉队,情感帮助,你我同行。本期主题你是谁,决定你会爱上谁?(爱情有玄机,认清你自己)【主讲内容】你会了解并学习到:认识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性格适合怎样的爱人?最适合你的爱情在哪里?阻碍你寻找幸福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当代认识论研究逐步形成的一个共识是:知识是一种认知成就,认知主体的认知能力(智识德性)需要对知识的获取做出必要的贡献。这种"知识的荣膺观"为德性认识论所采纳,有助于克服盖梯尔问题所引发的认知运气难题,但在处理证言知识时却遭遇困难。因此,有必要构建一种"反运气德性认识论",重新审视认知能力的作用与排除认知运气的关系,使得德性认识论能够在容纳证言知识的同时克服认知运气难题。  相似文献   
5.
6.
家作为日本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对日本的政治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江户时代建立的"幕藩体制"以及昭和时代的"家族国家观"为中心,试讨论日本的家与政治统治的关系,得出日本的政治统治是以家作为其统治基础,家与日本政治统治紧密相连是日本家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林庚的《中国文学史》是他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编撰的教材,其独特的撰述风格及学术观点,在当时和随后的接受与批评中,分歧颇多。以朱自清和王瑶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林著过度注重“诗”的感悟,“史”的价值减色很多。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林著遭到大规模的批判,但政治因素居多,与学术关系甚微。海外学者对林著的批评,亦颇见分歧:梁容若等秉持“全然于胸”的文学史整体观,强调通史应记录文学史识,反对林著以解决问题为中心,阐发新式文学史观。陈国球等则充分肯定林著独特的书写风貌,认为其彰显的“诗性逻辑”往往开示出文学艺术的精微之处。本世纪以降,林著再次受到当代学者集体性关注,这昭示着文学史书写审美意识的重申和诗性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各项能力的重要时期,俗话说学习要从娃娃抓起,从这个阶段开始培养孩子的能力,其效果通常都是非常显著的。要想培养幼儿的科学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主要就是让幼儿进行一定的科学活动,在活动当中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能力,塑造幼儿的品格。幼儿园科学教学是幼儿教育当中重要的项目,其教学内容通常都来自于实际生活,和生活息息相关。幼儿可以在科学活动当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并且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保持一颗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幼儿科学活动的素材主要来自于生活,所以作为教师要充分发现生活当中的教学素材,并且运用到幼儿科学活动当中来,让幼儿从生活之中学习知识,在生活当中快乐成长,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从达到幼儿科学活动的目的,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基于语用型的语文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感悟,要指向学生的言语活动,着眼于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讲究语言带动内容。  相似文献   
10.
“内圣外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典型特征之一,有其历史的传承性.因此,在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语境下,从“内圣外王”理想人格中挖掘出现时代所需要的“创造”潜质,也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与逻辑的体现.创造诠释说与创造教育说为其转化出“创造”性人格,提供了理论依据.由“德”化“新”立“创”,善养创造思维多元要素,化育人生最高义,揭示出“内圣外王”理想人格化为现实“创造”人格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