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毛乌素沙地变迁及其与周边地区垦殖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毛乌素沙地位处温带荒漠与干草原过渡地段 ,其适于人类生活却又易沙化的脆弱性 ,本区居民成分及人口数量在不同时段内的不稳定性 ,以及沙地变迁深受气候变迁影响的特点 ,提出历史时期沙漠化过程的研究应因时因地进行 ,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文章以明代河套地区 (相当于今鄂尔多斯市 )以南长城修筑时间及地点作为时空坐标 ,讨论了毛乌素沙地长城沿线部分在明代的变迁 ,并联系战争对长城沿边垦殖活动的影响 ,分析了垦殖活动和沙地变迁关系。结论是 :明代毛乌素沙地南界基本沿长城一线 ;河套地区持续不断的明代政府与游牧民族的冲突和战争极大地限制了沿边垦殖活动的范围 ,有限的垦殖不是明代长城沿线流沙形成的主要原因 ,流沙范围的扩大更可能是自然原因  相似文献   
2.
老奔驰 《老友》2012,(11):20-20
如果人生中没有这次西部之行,我不会真正懂得祖国疆土的辽阔,也不会真正理解大漠、戈壁的荒凉,更不会理解西北高原大漠戈壁之上那令人荡气回肠的魂灵——胡杨树。它"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的精神是我所崇敬的。曾经那沙漠中的魂灵可能只是在脑海最深处的一个奢望和作家笔下的一种生命力顽强、品质高贵的一个意象,但在天山脚下伊吾一览这沙漠中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小小的同学聚会上,有位漂亮女孩在喋喋不休地诉说她东家的不是。女孩说,那东家是个死板的法国老太太,经常指责她这里做得不对、那里做得不对;跟她聊天,又说她的法语发音不对。  相似文献   
4.
成全之心     
小儿看到电脑上的热带鱼屏保之后,喜欢上了金鱼。一日抱着孩子路过街头,孩子看到了商贩摆在地上的鱼缸,鱼缸里有小金鱼活活泼泼地游,便再也不肯走了。既然他喜欢,那就买吧。鱼缸20元一个,我嫌贵,讨价还价半天,女商贩同意以15元的价钱卖给我。  相似文献   
5.
6.
《心情料理》向您征稿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扩展它的厚度;你不能要求事事顺利,却可以做到事事尽心。如果你将你的心情故事写出来给大家分享,你便会得到更快乐的心情。文稿要求:有故事,有哲理,每篇800字以内。来稿请寄:广西南宁市古城路4号女性天地杂志社吴景收邮编530022电子邮箱:wuyijing375@sohu.com.  相似文献   
7.
在电影中时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毛骨悚然的场景:旅行者不幸陷入流沙中,在这千钩一发的时刻,如果没有抓住附近的树枝或同伴扔来的绳索,整个人眨眼间便被流沙吞没得无影无踪。国内导演陆川的电影《可可西里》中就有这样一个场景。近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范德尔瓦·赛曼研究院的科学家通过实验论证,所谓“流沙吞人”不过是艺术家们的杜撰,人一旦陷入流沙之中,最多只会沉到腰部;而影片中从流沙中徒手救人的场景更是不可信。  相似文献   
8.
幸福在哪里?有一个“范伟版”的“幸福观”: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衣,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茅房里仅剩的一个蹲坑被你占了,那你就比我幸福。  相似文献   
9.
日子     
流沙 《女性天地》2005,(10):29-29
朋友送我一包炒货,里面有山核桃、瓜子、香榧。我拎回家,妻子很高兴,笑嘻嘻的,取出那包山核桃,刚想撕开,却说:“过年再吃吧。”一包山核桃,不过二十多元钱,妻子却要留着过年再吃。过年还有好多天呢。妻子把山核桃放好,说:“嘿,我前年吃过两斤山核桃,那时正怀孕呢。”  相似文献   
10.
沈颂金 《南都学坛》2002,22(6):19-25
王国维运用现代考古学的成果 ,结合《史记》、《汉书》等文献史籍资料 ,对汉代边塞和烽燧的考实 ,玉门关址、楼兰及海头城位置的确定 ,西域丝绸之路的探索以及汉代边郡都尉官僚系统的职官制度的排列等汉晋木简所涉及的一系列相关问题 ,逐一做了详尽的考释 ,博大精深 ,对后人裨益极大。由此他创立的“二重证据法” ,即“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证的研究方法 ,对 2 0世纪中国学术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仔细考察王国维的治学路径 ,这一方法实形成于他在日本期间 ,与罗振玉共同考释汉晋木简 ,写作《流沙坠简》之时。其后他又将此方法运用于甲骨文、金文和敦煌文书研究中 ,成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巨擘。 2 1世纪历史学研究的趋势便是多学科交叉研究 ,尤其是将现代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相结合 ,这正是承袭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