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生死问题是人生的重大问题,历代中西哲学家都对此问题进行过思考与讨论。从多方面对庄子和波德莱尔的生死观进行比较,能够了解到中西思维在生死问题上的差异与相似之处。庄子和波德莱尔都有悦死恶生的思想和超越生死的愿望,庄子是通过豁达超脱的"真人"来实现的,而波德莱尔是在厌倦与孤独中,由作为"英雄主义最后的闪光"的浪荡子的闲逛与反叛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波希米亚浪荡子是唯美主义精神和波希米亚生活杂交的特殊人群,他们活色生香地进行着“艺术生活化”的广泛生活实践。这种实践促使唯美主义运动渗透出日常生活审美气质。换言之,沿着波希米亚的生活道路,英国唯美主义的浪荡运动导致其“为艺术而艺术”观念自身的内部穿孔,与欧洲大陆的先锋派运动潮流表现出历史趋向的一致性,成为20世纪“艺术与生活实践领域重新融合为一体”的历史进程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漫游与凝视:川端康成《雪国》的探察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端康成在早期创作了许多“掌小说”,其中的小说技巧与美学趣味,在后来的长篇小说《雪国》里得到继承和发展。作者本人的生活美学与文学美学相交融,充盈其中。岛村作为现代浪荡子所进行的漫游具有双重美学意义,既是行动的漫游,又是思想的漫游,而在漫游与凝视中,男性角色显示出对爱情与生命的不断探察,颓废形骸之下蕴藏着“浮士德”式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浪荡子"是一个极具波德莱尔气质的美学概念.继<恶之花>之后,波德莱尔在其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中,更为"自由、细腻、辛辣"地阐释了"浪荡子"这个美学形象.本文通过<巴黎的忧郁>,具体分析波德莱尔笔下的"浪荡子"形象,揭示其美学特征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王尔德在《认真的重要》中依据他的唯美主义思想构筑了一个浪荡子的世界。剧中人物追求风雅、享受生活、谈吐机智诙谐,在充分诠释唯美主义思想的同时,用他们的行为和言语犀利地讽刺了19世纪末的英国社会。这其实是王尔德寻找存在感、重建自我的过程,以此来颠覆那个庸俗虚伪、使人们感到精神空虚和无根感的维多利亚时代。王尔德更于剧中寄予了对建立理想社会秩序的渴望,体现出作家寻求人性的自由解放、追求人类福祉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