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如何再现纳粹屠犹事件上,海登·怀特的相对主义思想不是一种绝对的相对主义,而是以历史事件的客观性与人类的道德判断、主流意识形态为边界。一方面,设定一个边界有助于我们认识真相;但另一方面,边界是把双刃剑,它在揭示一部分真相的同时也会遮蔽另一部分真相。正因如此,才会有汉娜·阿伦特的"越界",超越自己的民族身份、公众的道德评判标准、意识形态,重新去追问纳粹屠犹的真相。从"边界"到"越界"的转变本身就需要也在证明着一种人类的独立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2.
海登·怀特的"历史若文学"的思想从叙事层面上消除了历史和文学之间的界限,使人们对历史与文学之关系有了新的认识,<血路>、<花腔>两部作品某种程度上可说是此思想的回应.这提示我们不要再把文学当作是虚构、历史著作当作真实这样一种眼光来看待文学和历史,而要以更开放的胸襟和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与文学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新的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来寻求二者有效对话和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4.
海登·怀特通常被学界视为后现代史学的领军人物.但他本人却并不认同这种定位,坚称自己是“最后一位现代主义者”.事实上,怀特没有完全摒弃现代主义史学的基本观念,没有彻底否认历史的客观性,也没有完全取消历史与文学之间的学科界限.怀特的思想中同时存在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双重特质.而怀特的学术立场与他特定的问题意识密切相关.他的理论最终归结点在于通过解构传统的历史与文学、客观与虚构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来重建历史学科的尊严.  相似文献   
5.
海登·怀特认为,历史叙事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的特质决定历史叙事必然具有修辞色彩。史学家将零散琐碎的单组历史事件转化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蕴涵开头、中间、结尾的完整故事这一过程,势必伴随情节化解释、形式论证式解释、意识形态蕴涵解释,这个过程无法绝对摆脱史家个人的主观好恶和情感偏好,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诗性构筑。   相似文献   
6.
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理论由于其凌厉激烈的反叛意识、解构意识与探究意识,在历史学界、哲学界以及文艺批评界引起广泛争议。尽管他的历史解释理论、历史叙事理论中的术语多非原创,但怀特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又有所独创与贡献。其理论贡献之一在于建构了一个历史诗学理论的完整体系,贡献之二是以体系化理论对历史进行“去魅”的反思批判,贡献之三是成为当今跨学科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维柯提出的“诗性”,意指人类一种“感觉的和想象的”认识本性.这是一种由熟悉事物到陌生事物的认识方式,与使用“实在替代物”的理性认知相辅相成.海登·怀特则在看似理性的历史创造、历史记述和历史认识中找寻出了诗性行为,并在这一认识基础上提出了具有维柯“新科学”意义的“历史诗学”,彰显了历史的诗性之维,为历史美学的出场奠定了基础.文章从内部与外部两个层面,系统地梳理历史诗学的诗性之维,厘清这一理论的学术渊源、运作机制、内在逻辑、价值指向、外部样态和文本呈现,以期深化对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海登·怀特庞大的历史诗学体系建构,引起整个人文领域的关注。历史学领域对其历史诗学理论的研究大体形成了三种观点:“反历史”、“非历史”和“思辨的历史”。文学与诗学领域对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的研究还处于基本评介阶段上。在叙事学领域,海登·怀特历史诗学被称为“颠倒实证主义的隐喻叙述主义”,怀特本人被当作结构主义叙事学家和史学性元小说家。  相似文献   
9.
海登·怀特的<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代表了20世纪下半叶西方历史哲学的重要成就.在书中,海登·怀特认为自己获得了两项理论成果,一是确立历史作品普遍存在着的诗学本质;二是展示了一种被称为"历史的"思想模式的一般性结构理论.史学有文学的特征;但史学不等同于文学.历史学是一个追求真实而又无法达到完全真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海登·怀特的故事情节化解释模式是在弗莱故事原型理论、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与尼采审美思想影响下提出的。海登·怀特的四种故事情节化解释模式分别突出了喜剧妥协论、悲剧的“融合”趋势、浪漫剧的“救赎”主题和讽刺剧的“反救赎”主题,阐释了历史文本中的快乐体验、忧郁体验、悲壮体验和挫败体验。他将这一理论用于研究十九世纪欧洲经典史学著作,是对经典历史文本的审美阐释、对历史“瞬间美”的挖掘和对改造历史的审美尝试,彰显了现代审美意识,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