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军与淮军是晚清劲旅,存在着继承的渊源关系,在营制等方面具有共同之处,但作为区域色彩很浓的地方武装,必然受其区域文化的濡染而各具特色并产生异同。湘、淮军是湖湘文化和安徽文化(徽文化与皖文化)的产物,因不同区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而形成其不同的特质,且影响区域文化的发展和走向。  相似文献   
2.
李鸿章从1862年率淮军进入上海并担任江苏巡抚起到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后去世,在晚清政坛上沉浮近40年,尽管他去世已有100多年了,但盖棺尚未定论,史学界对他的评价至今仍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誉之者冠以“地主阶级改革派”,“东方之俾斯麦”的美称;毁之者斥之为“汉奸”,“  相似文献   
3.
省级卫视的定位模式与竞争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级卫视的存在对中国电视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各省级卫视纷纷从自身特色来定位频道.其中出现了以湖南、安徽为代表的电视军团.省级卫视在竞争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各卫视之间相互克隆,编排同质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二是定位不清,节目同质化严重,缺乏节目创新.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品牌资源开发意识;二是品牌营销意识.  相似文献   
4.
潘鼎新略论     
潘鼎新清道光年间举人,为报父仇创办三河团练,投李鸿章后成为淮军四大主力之一的鼎字营统帅,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官至巡抚.谅山抗法战役中因请廷态度不明造成指挥不力而遭败绩,革职回籍.  相似文献   
5.
19世纪50、60年代,安徽北部是农民起义军—捻军的主要产生地和主要活动场所,而在其紧邻的中部却成了农民起义军最为凶悍的敌人—淮军的产生地。本文从安徽省特殊的区域环境和皖北皖中地主阶级的不同斗争动向出发,分析了淮军、捻军在同一时期、同一省份紧邻的皖北和皖中地区分别兴起的奇特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6.
7.
淮军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民国以来,淮军史的研究就受到史学工作者的关注。改革开放以后,淮军史的研究突飞猛进。研究范围趋向全面化、系统化,但又注重细节的考察。研究者视野的不断扩展,新的研究领域也受到极大关注,淮军史研究趋于成熟。梳理淮军史研究,既可明了研究现状,也可抛砖引玉的推进相关研究的拓展。  相似文献   
8.
19世纪 5 0年代以后 ,中国军事后勤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传统粮台体制向近代粮台体制的转变是中国军事后勤变革的集中表现。曾国藩在创立近代勇营兵制的同时 ,对传统的粮台体制也进行了相应地改造 ,建立了勇营兵制下的近代粮台体制。本文通过考察近代粮台的产生背景、特点及兴衰历程 ,试图揭示晚清战时后勤体制在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晚清现代化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被侵略与反侵略的历史。晚清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军事现代化。湘军、淮军和甲午战后的新军前后相继,在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的统领下,变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代表了晚清军事现代化过程的三个阶段,推动了中国早期军事现代化进程。但由于封建专制腐朽、经济困境和传统观念的制约,中国军事现代化被延误。  相似文献   
10.
淮军源自湘军,从营伍制度、乡土特征到兵卒教育都一脉相承。但淮军又异于湘军,湘军的创建主要出于政治的追求,而淮军的建立则是出于军事需要,创建的动机不同,加上创建者曾国藩和李鸿章个性的差异,造成两军将领及幕僚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在装备训练及军内宗法体系上也呈现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