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模式概说何谓“流观”?就是“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宙观念。房龙曾说中国人不懂得焦点透视①,初闻确有贬损之意,但这又是一个十分客观的说法: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从以大地,上下为中心出发的宇宙观念,不但在神话哲学里,而且在华夏美学里都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美学思维,  相似文献   
2.
“游”是中国传统文人的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一种诗性审美的生存方式;“游”也是一种文化模式.一个极具特色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3.
曾祥旭 《南都学坛》2001,21(1):72-74
屈原在自然景物描写上对《诗经》的继承和创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一、景不但是自然之景,而且,较《诗经》更寓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和艺术形象;二、借景言情,情较《诗经》更富于感伤以至怨愤色彩;三、行文规模宏肆,更着力铺叙流动之景,体现楚人的流观意识;四、借神话、仙话等虚构非人间景象。  相似文献   
4.
气与中国传统美学审美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本体论范畴,也是中国美学的一个核心范畴.气具备的三层涵义生成、生命、生态,对中国人的思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具体表现在中国人的审美观照方式所采取仰观俯察,远近往还的散点游目,在进行纵深观赏时,则讲究品味、体悟等.  相似文献   
5.
着重阐述楚艺术打散构成的生成基础,并通过具体例证进一步讨论了楚艺术打散构成别开生面的艺术特点.作为楚艺术创作本体来说,当把"看"转换为"被看"的进程中,流观的审美把握则造就了楚艺术自由灵动的气象.流观的观看方式和审美把握促使楚艺术充满异乎寻常的想象力,从而在造型的范围内凸显灵活多变的构图与陌生化的形象,这一崭新的艺术形象来自于打散构成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汉诗意境是汉语诗作中那种主要以诗化文言为传意媒介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若有若无的艺术化境,作为汉诗意境的传意媒介和艺术本体,文言语法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不定位、不定时拓宽了诗意空间;自由语序、词类活用以及省略过渡给汉诗意境带来了丰厚的蕴藉情思.文言语法的诗性潜质,只是为其创造意境提供了可能,汉语诗性的张扬,还有赖于抒情主体观物、感物的特殊方式,即仰观俯察与远望近察融于一体的"流观".正是以灵活的文言语法作为传意媒介,以仰观俯察与远望近察融为一体的"流观"作为审美的创造依据,中国古代诗人才创造了意境形象.  相似文献   
7.
亭台楼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视角,并以此形成了一种极具特色的审美观物体系。这种审美观物体系的形成,主要归因于中国古代经典文本中的特殊观看模式。首先,由台这种建筑所引发的观看模式,在《周易》中形成一种仰观俯察的视线;其次,屈原在《离骚》中又展现出一种游目流观的审美视线,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美学话语。同时,楼阁亭榭的空间结构也加入了由台引发的审美观看当中,从而形成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亭台楼阁审美观物体系。  相似文献   
8.
乡村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但受治理思路局限和村内交通可达性较弱的双重因素的影响,不少乡村出现了断层式环境状况。具体表现为村内不同区域环境状况差异较大,空间分布没有明显的过渡区域,呈现断层式的形态。鉴于此,以“流观”空间感知方式为观察方法,以南昌市石埠村断层式的环境状况为研究对象,通过流动式的整体观察,以小见大地分析当前乡村环境设计范式中的误区,提出相应的设计范式修正方法,以规避设计范式的问题,并为乡村环境问题审视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张艳艳 《兰州学刊》2004,(6):274-276
“观”在整个中国审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仰观俯察”、“无往不复”的游目是它的观照方式,“以物观物”、主客融通、物我不二是它的思想根基,由此其贯穿于整个中国古典的审美文化与艺术创作之中。这样的审美观照方式构成着中国传统文化体认宇宙生命和进行审美表达的特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