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诗歌     
《老友》2014,(6)
正~~  相似文献   
2.
晚明杭州的印刷业十分发达,出现了各式各样与西湖旅游相关的出版品.正是这些图文并茂的旅游导览手册勾起了人们强烈的旅游欲望.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明代万历年间彩色套印孤本《湖山胜概》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对这部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意外地发现了一部同样名为《湖山胜概》的彩色套印本.这究竟只是命名的偶然巧合,抑或两部书之间另有联系?通过对这两部书中诗文内容、插图技巧、作者身份及其他细微线索一一的考证,答案渐渐揭晓.随着这一抽丝剥茧过程的深入,晚明西湖畔艺术生活的画卷也缓缓展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3.
城市的繁荣是狭隘的繁荣,而农村的繁荣才是真正的繁荣。毕竟中国的绝大多数土地在农村,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只有中国农民的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让我们随着作者回乡的脚步,走进山村,走进农舍,走进希望的田野——  相似文献   
4.
范仲淹基于现实治理之立场,本乎儒家"诗教"之主旨,诗歌创作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因此,他的诗歌创作首先是他政治家品格和胸襟的从容展现.同时,范仲淹辗转各地为官,浏览了诸多大好湖山,诗人将对景物的欣赏和仕途挫折带来的情绪波折,都寄之诗歌,显示其生活审美情趣的丰富多彩.范仲淹为人刚直不阿,充满浩然之气.这股浩然之气贯注到到诗文创作中,形成其鲜明特色,但范仲淹日常待人却极其平易,其诗歌总体风格与之相似,皆以"平和温洽"见长.  相似文献   
5.
济南历史文化的变迁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济南8000年历史文化中的若干现象和特征做了一些学术上的深度讨论。其中,关于济南远古先民的"泉水胎记",关于"阴阳五行轮回说"与趵突泉"水涌若轮"的内在关联,关于大明湖是与佛教"净土"相对应的"净池",以及济南文化中异常强烈的名士品格、担承意识和中华核心元素异常密集的积聚等等,都是一些较新的探索。本文以较大篇幅梳理了宋元明清时期有关济南湖山林泉的各类记载,论证了"城即园林"是济南园林文化的本质特征,认为这一特征对济南今日的城市和园林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湖山摩崖石刻》因字迹漫漶不清,其年代和性质一直争议不决,对照文献,可以排除其为纪念"东汉王朝与南匈奴联合攻打北匈奴的历史事件"或纪念"公元107—117年间以逢侯为首的北匈奴与西域诸国共同寇边引发的汉匈之战或公元134—151年东汉攻伐北匈奴的战争"的可能性,此碑无论为纪念军事胜利还是整修边防设施,均与北匈奴无关,而更可能是永初四年东汉政府调遣西北驻军平定南匈奴叛乱后,为纪念此次军事胜利而刊刻。  相似文献   
7.
米嘉瑗 《云梦学刊》2009,30(4):115-118
岳阳的南湖在唐诗中多称为浥湖,李白、张说等都曾结缘浥湖,温婉多情的泡湖抚慰了诗人的心灵.涤荡了诗人的胸襟。在山水中诗人得到了精神的升华,找到了心灵的皈依。浥湖诗表达出诗人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和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浥湖山寺、浥湖竞渡、浥湖含膏名茶与美丽的浥湖山水一起构成独特而又迷人的泡湖文化。  相似文献   
8.
迎夏 《老友》2014,(6):50-51
正江西,地处我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革命和共和国的摇篮,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红土地,去领略欣赏其中的7处景点。鹅湖书院鹅湖书院位于鹅湖镇鹅湖村,地处铅山县东北部的鹅湖山北麓,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与白鹿洞、岳麓等书院相齐名。书院背靠青山,旁依古驿道,风光秀美。唐诗"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描写的就是这一带富庶恬静的田园风光。书院东侧原有鹅湖寺,始建于唐代,是我国古代东南地区  相似文献   
9.
明治时期日本脱亚入欧,欧美诗歌体式传入日本,汉诗受到冷落,甚至出现了汉诗否定论。但小野湖山始终没有停止汉诗创作,并继续进行着抄选和刊刻清诗的活动,《晚香园梅诗》即其所刊刻的清诗之一。该诗集为清代闽中林潭著,陈元辅作注,王登瀛作跋。经考证,1721年春,作为谢恩使的琉球诗人程顺则完成公务离开北京到福建,并在福建逗留到6月。在此期间,程顺则通过陈元辅和王登瀛,看到了林潭的咏梅诗,决定出资刊刻。该诗集刊刻几年后传到日本并被重刊,现存最早的和刻本《晚香园梅诗》刊刻于1725年。一百三十年之后,这部诗集才引起日本诗坛关注。1855年出现许多刻本,小野湖山所刻也在该年。湖山借刻此集表达了自己的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10.
正"几年没回家,我都不认识路了。萍乡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真是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画中……"一位在外地工作的萍乡人李先生这样说。如今的萍乡到处充满了绿色的生机与活力,到处荡漾着绿涛与花香……绿地多了,环境好了,街景靓了,城市美了,一个宜居和谐之城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