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91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93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引用”,就是说话或写文章时,引进现成话或可靠的资料数据等。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在文化繁荣、文体众多的今天,引用的范围在扩大,形式在变化,种类在增多。因此,本文意在引用的类别上,作一点探索性研究。一有的引用,是直接引进原话(或原文),而有的则只取其大意,不用原文,根据这一内容标准,就可把引用分为真引(直接引用),意引(间接引用)。真引直接引进现代成语或典籍资料、原文的引用方法,叫真引或直接引用。这是一种语意兼收的引用。由于是对原文的直接引用,不作更改,所以一般加引号,如:(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  相似文献   
3.
陈慧平 《社科纵横》2006,21(12):124-126
构建先进文化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先进性别文化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先进性别文化可以促进先进文化的形成、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夏夷文野之分与华夏中心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夏中心意识使夏夷文野之分成为夏夷之辨的主流观念。夏夷文野之分又因民族矛盾和中外文化冲突而出现两种极端保守的表述形式———夏夷人禽之别和以地之中外划分夏夷的主张。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而言 ,夏夷文野之分与华夏中心意识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负面影响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5.
《船山学刊》1991,(1):15-15
礼之不可以已也。合者别之,别者合之。合其别以别合也,别其合以合别也。周之子孙日失其序,而姬公之宗法乱。顾、陆、王、谢、崔、卢之门巷迁移,而江南之世族乱。乱则无别。  相似文献   
6.
在《尘埃落定》的十数家评论家言中 ,高屋建瓴地揭示作品艺术价值、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因而有广泛影响的评论是特别的题材、特别的视角、特别的手法与普遍的眼光、普遍的历史感、普遍的人性指向辩证统一说 ,也概括为“跨族别写作论”。特殊与普遍的统一、民族性与人类性的结合是一切伟大作品成功的基础 ,包括中国现代各民族杰出作家在内的当今世界优秀作家都追求并探索着并不同程度地实践了这一近现代的卓越美学思想。《尘埃落定》在“傻子”视角叙事、演绎“权力寓言”、表达人性尊严等几个层面 ,体现了“跨族别写作”的超越、突破 ,但笼统地说开创了“跨族别写作”的“新写法” ,容易夸大作品的“划时代意义”。笔者倾向于把《尘埃落定》的艺术创新定位于 :贡献了一种既重视写实又摆脱写实 ,很难作出现实主义或现代主义划分 ,超越特定题材特定时空的表层意义 ,具有强烈隐喻性和表现性、象征性和寓言性的新型创作形态的范式。这样言说并不否定特殊与普遍统一的“跨族别写作论”却能突出作品在 2 0世纪 90年代小说创作的重要流向和审美意识的主要变化的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7.
8.
正3月22日下午,一场声情并茂的德语课在青岛道路交通博物馆"德语角"举行,青岛九中的师生们现场授课,纯正的德语发音和充满历史沧桑感的老物件将人们拉回百年前的旧时光。"汽车auto,运输工具Verkehr……"青岛九中的德语老师结合道博展品,给同学、市民和游客们现场讲解。从简单问候语、道别语到融入历史的老物件,德语老师——讲授,人  相似文献   
9.
民族识别工作中以客观的民族文化特征作为民族分类的主要依据,导致了人们对民族文化具有独特性、民族之间的文化具有差异性的强调,最终导致了"文化族别化"。"文化族别化"不能解释不同群体之间普遍存在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客观事实,又将地域性的文化转化为具有明确民族归属的民族文化。对"文化族别化"这种社会认识面临的困境展开讨论和反思,有利于申明民族之间存在广泛的文化交流和客观联系。更为重要的是,承认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比刻意地强调民族之间存在的差异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0.
温馨热烈、浓艳绮丽,甚至是淫靡流荡的“花间词风”是与齐梁时代宫体诗风分不开的,但它更主要地是受到西蜀宫廷享乐风气的影响和城市游乐生活的熏染。“花间词人”在将唐五代文人词推向“雅化”与“艳化”道路的同时,也开始显露出“异化”与“俗化”的发展趋向。这与五代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尤其是城市文化的影响有关,也为北宋以柳永为代表的慢词作家通俗真率词风的形成导夫先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