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12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朋友建了个QQ群,名叫"飞越疯人院".我问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他说:你想想,是不是疯子离自由更近?我一想,还真是,一个人疯了,就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能活得更自我. 我遇到过一位老人.夏天,在公园的甬道,他光脚踩在鹅卵石上,对着一地牡丹高歌:"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常有一些观众,饶有兴味地看他,他视而不见,唱得忘乎所以.我一度怀疑他精神不正常.  相似文献   
2.
2002~2003年,在会理县彰冠乡和海潮乡,对石榴“麻皮”病进行了化学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生M-45、信生交替使用;春雨一号、达柯宁、阿米西达交替使用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3.
牛心朴子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牛心朴子草中分得五个物质,据理化常数、波谱分析与文献对照鉴定为①二十六烷酸②三十烷酸③表赤杨醇④β-各甾醇⑤牡丹酚。其中①从牛心朴子草提取分离得到是首次报导。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是人员的交流、物质的交流与信息的交流。物种的繁衍、栽培、移植与物品的交换、交易、交流频繁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石榴的生长与分布既受到物种自然进化的影响,又受到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丝绸之路上的石榴形象表征着丝路文化的交流、融通。石榴艺术显现了植物在跨文化旅行中多元的文化生命,体现了丝路沿线人们艺术观念与审美理想的融通和变化。  相似文献   
5.
有些时候,你往往会做些"傻事",但你知道,这不为别的,为的是亲人的心。一周日回老家,我随口说了一句:"在济南根本买不到好的玉米面。"放行李的工夫,老妈就下了楼,一小时后才气喘吁吁地回来,提了一蔸子玉米面,说:"是在最好的一家杂粮店买的。"那家店铺在小城的最西边,看着她满身疲惫,我埋怨她怎么不告诉我,我可以开车过去。老妈说:"你好不容易回来,休息一会儿。"  相似文献   
6.
魏玉升 《老年世界》2014,(14):43-43
牡丹鹦鹉亦称情侣鹦鹉、爱情鸟。属鹦形目,鹦鹉科。人工饲养繁殖成功后,世界各地已经培养出了100多个品种,在我国,饲养最广泛的要数棕头牡丹鹦鹉,因其羽色艳丽,形态典雅大方,耐粗饲料,抗病力强,因此成为初学养乌者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7.
马文祥 《回族研究》2012,(2):137-141
编者按:曾杏绯,又名曾瑜,女,1911年出生,回族,江苏常州人。从画70余年,以工笔没骨花卉见长,尤其擅画牡丹。作品参加全国第三、四、五、六、八届美展和《百年中国画大展》,收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女画家作品选》《中国当代女美术家作品选》等大型画册,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南海等收藏。她是清代以来中国画坛最长寿的女画家。目前,在宁夏党政领导的关怀下,"曾杏绯绘画艺术馆"已经立项并在银川筹建。  相似文献   
8.
明清之际诗歌中的"牡丹"意象普遍具有沉痛的时代烙印,与特殊的士人心态紧密相联。首先,与传统牡丹诗往往给人以歌舞升平、富贵美好的感受恰好相反,它被赋予了"故国"的象征意蕴,常常唤起诗人国破家亡、身世飘零的痛楚与繁华易逝的悲伤。其次,因其"故国"的象征意蕴,它还能使诗人重温旧梦,暂时忘怀现实的痛苦,获得片刻美好的体验,成为诗人"借以娱目肆志"的灵魂遁逃之所。再次,在象征富贵繁华的基础上,发展了象征内在人格精神之"富贵"的全新内涵。  相似文献   
9.
唐蕃古道上的青海地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中原地区有较大区别,人们对牡丹的欣赏亦有一定的差异。在民间,各民族群众共爱牡丹,呈现牡丹文化美美与共的艺术奇观;本籍士子既接受了传统牡丹欣赏中积淀的文化内涵,又可以坦然清赏牡丹,赞赏白牡丹兼具美丽、富贵与淡雅超俗之韵,表现出追求卓越出群、圆满融通的文化心理;在客籍官员那里,牡丹与“出塞”相连,是历史记忆与现实经验的双重负载,不但代表中原、青春以及既往的美好岁月,也借此表达对职守的忠诚和对任职地的认同。三种文化面相下,潜藏着牡丹文化接受与传播中的身份之别、地域之差,体现了地区文化生态的复杂多元以及融通、创新,彰显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相似文献   
10.
从唐朝的盛衰谈梅花与牡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玄宗在青壮年时期,奋发有为,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最强盛的“开元盛世”,姚崇、宋NFDF8两位贤相是最大的功臣。梅花宰相宋NFDF8为相期间,宽刑减征,修好邻邦,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唐玄宗宠幸人类中的牡丹花——杨贵妃后,一方面杨贵妃“惑主”,使唐玄宗骄奢淫逸,荒废朝政;另一方面杨贵妃引荐了杨国忠这个牡丹大玩家,由杨国忠直接激发了“安史之乱”,盛唐由此变衰。与此同时,植物界的牡丹花使王公贵族玩物丧志也是盛唐衰亡的一个重要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