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伤逝》是一篇具有学术诱惑性的小说,鲁迅在这里最大限度地坦露了自己思想晦暗的一面,因此它也最能揭示鲁迅在这一时期的精神困境。小说借助一段失败爱情叙述了一次失败的启蒙,反映了鲁迅启蒙思想深处的犹疑和矛盾。这也使整篇小说为一种沉重的忏悔氛围所笼罩,这一方面源于鲁迅思想深处固有的那种负罪意识,同时它又加剧了鲁迅的负罪意识。寂静和空虚是理解这篇小说的关键,它直接指向了鲁迅思想深处的虚无和绝望。小说中这些因素交错在一起,共同构成了鲁迅早期的思想困境,也给鲁迅的启蒙话语蒙上了一种独特的悖论色彩。  相似文献   
2.
丁玲可以说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较为独特的存在,从初登文坛时对女性意识大胆叛逆的书写,到追逐革命潮流时对女性性别的刻意遮蔽,再到革命胜利后对女性意识的自觉放弃,这种意识和她的思想转变相互交织缠绕,时隐时现,意味深长。而潜隐于丁玲作品中独特的服饰话语,不失为梳理其笔下性别意识成长和蜕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丁玲可以说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较为独特的存在,从初登文坛时对女性意识大胆叛逆的书写,到追逐革命潮流时对女性性别的刻意遮蔽,再到革命胜利后对女性意识的自觉放弃,这种意识和她的思想转变相互交织缠绕,时隐时现,意味深长。而潜隐于丁玲作品中独特的"服饰话语",不失为梳理其笔下性别意识成长和蜕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尹飞扬 《人才瞭望》2014,(11):37-38
很多考生一提到无领导小组讨论就茫然不知所措,觉得自己肯定拿不了高分。其实掌握一定的技巧方法,一定能给考官留下良好的印象。无领导小组讨论是采用情境模拟的方式,对被评价者进行集体面试,不指定哪一个人充当小组的领导者。目的就在于考查被评价者的表现。尤其是看谁会从中脱颖而出,成为自发的领导者。最重要的是灵活性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特殊性在于它的灵活性、残酷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乡土世界普遍的、严峻的贫穷把下层民众逼得离乡背井、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作家们在分析当时蔓延于乡土世界的贫穷现象时,大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阶级论的立场和方法,故而他们在创作中为革命寻找合法性和合理性论证,由此带来了30年代乡土小说的两个显著特征,即"贫穷"的情节化和结局的革命化.但是.深入文本,又可以发现革命暴力的破坏性和混乱性使作家们有所犹疑.贫穷、革命、犹疑构成20世纪30年代乡土文学的三个关键词,其中包含了当时作家们对于革命的全部矛盾复杂心理.  相似文献   
6.
<正>当儿子杀死父亲的新闻出现时,相信所有人都会痛恨并斥责儿子的忤逆和残忍。然而,河南省鹿邑县一对联手将亲生父亲活活打死的兄弟,却在犯下滔天罪行后,得到所有人的原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时间飞速流逝,转眼间,河南省鹿邑县建筑商田尚德被两个亲生儿子打死的新闻,已经过去了一年多。逝者已逝,田家亲戚和邻居已经很少再提及田尚德,而杀死了他的两个儿子,却还被大家以无比惋惜和同情的语气不时提起,甚至依然在不  相似文献   
7.
尹飞扬 《决策》2014,(8):86-87
很多考生一提到无领导小组讨论就茫然不知所措,觉得自己肯定拿不了高分。其实掌握一定的技巧方法,一定能给考官留下良好的印象。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采用情境模拟的方式,对被评价者进行集体面试,不指定哪一个人充当小组的领导者。目的就在于考查被评价者的表现,尤其是看谁会从中脱颖而出,成为自发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8.
分处不同时代与文化背景之下的鲁迅与米兰·昆德拉,在观照世界时都同样表现出一种“清醒”的认识特征,而这种同样深刻的清醒,在他们的作品中又表现为不同的关注层面和迥异的价值取向,从而最终形成他们各自的精神特征:痛苦和茫然;这种精神特征与他们各自的人格边际性也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说“伥鬼”     
唐艳华  郭芹纳 《唐都学刊》2008,24(2):117-119
"伥"的本意是"狂",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伥"字又逐渐出现了其他一些字义.本文从"伥"字的本义出发,分析了它的每个字义,找出了"怅"字字义转变的规律和特点,以探求"伥鬼"的来源以及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形成,是中国当代经济史中值得研究的问题之一。狭义宏观调控论认为宏观调控是指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供需,限于宏观层面,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以狭义的宏观经济调控概念为基准,可从经济思想转变、微观经济基础、市场化进程、政府经济管理体制以及宏观调控工具箱的构建,对中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形成过程进行梳理。具体过程如下:1976—1991年为体制改革探索的茫然期,1992—1996年为确立改革目标后的应然向实然过渡期,1997年之后初步形成宏观经济调控的实然期。研究表明,中国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初步形成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1997—199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