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徐枕亚的《玉梨魂》是以男性视角来讲述的一个“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由于创作意图太过明显以及作者男性视角的局限,小说中女主人公白梨影处于扁平状态。对人物的行为细节进行分析,可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还原人物的自我个性。  相似文献   
2.
徐枕亚的婚姻像陆游与唐婉的故事一样,是个令人叹息的悲剧。徐枕亚的结发妻是蔡蕊珠。1909年至1911年,徐枕亚在无锡鸿山脚下的西仓镇鸿西小学任小学教员。他执教的班上有个孩子叫如松,其母陈佩芬,本大家闺秀,秀外慧中,无奈丈夫早逝,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数次接触,双方仰慕,时通尺素,情愫暗生,最后陷入  相似文献   
3.
"才子佳人"是传统文学中形成的一种源远流长的言情模式。在民初言情小说代表作《玉梨魂》中,一方面可以看到对这一模式的明显的继承痕迹,另一方面,《玉梨魂》作为新旧过渡时代的作品,对这一模式又有不少突破与改变,体现了《玉梨魂》与才子佳人言情模式的一种较为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民国言情小说是二十世纪通俗文学中极其重要的一支,《玉梨魂》、《啼笑因缘》、《秋海棠》是民国言情小说中三部划时代之作。长期以来,由于偏于单一的批评模式,对其缺乏应有的评价。本文试图从文化这一角度剖析民国三大言情小说,透示其情爱追求中孕含的文化意蕴。《玉梨魂》折射出中国社会转型期“提倡新政体,保守旧道德”的文化心理;《啼笑因缘》则表现在中西文化撞击中,人们反叛传统又回归传统、向往现代又排斥异端的复杂心态;《秋海棠》则展示了现代人格的铸成、现代健全文化心态的形成。从这三部小说中我们可清楚地看到世纪转换期人们的心态史,形象地展现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换过程中人们文化心理的嬗变。因此,这三部小说不仅是民国言情小说的三大高峰,而且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有丰厚文化意蕴的通俗小说精品!  相似文献   
5.
前人谈及徐枕亚《玉梨魂》及其改写之作《雪鸿泪史》,大多纠缠其浪漫多姿的情感,而这段爱情+革命历史寓言所表露的感时忧国情绪却较少被人研究。其实两部作品包含诸多个人与国家、文学与历史的张力,是清末民初一代作家身世之感情与家国之感情交叉感染的强烈流露。在文学史的意义上,它们传达出诸多转型、过渡的信息:它们上接晚清表现男女与英雄的新小说理想,下启现代爱情+革命的革命文学模式;发生在两部作品之间清洁情感突出革命的改写行为,显现了近现代中国文学不断向民族国家这一主流话语靠拢的驱力。而作为大苏州区的作家,徐枕亚延续了这一地区文人的个人抒情与感时忧国相结合的文学传统,正是这种传统使他作品中的个人命运与民族主义话语形成合流。前人多指认《玉梨魂》、《雪鸿泪史》为鸳蝴派代表,但二者其实有鸳蝴文学没能包含的意旨。  相似文献   
6.
玉梨魂》是清末民初言情小说重要流派之一的鸳鸯蝴蝶派开山之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然而,小说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就受到了读者的冷遇,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它的独特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7.
有“哀情巨子”之称的南社作家徐枕亚,在“五四”以后被认为是“鸳鸯蝴蝶派”始基。以其身世为原型的开山作《玉梨魂》是南社文学创作中的代表性作品,以独异的体裁形式与语言结构呈现新旧交替的特点,辉映出近代文学的余彩。作品无论是形表外衣还是精神内核,均深钤社会转型期的真切印记,反映出那个时代人性与情爱的问题。把握影响徐枕亚创作思想的舛错恋情,有助于解析近代文学一大阵营——“鸳鸯蝴蝶派”最初发生的动因。  相似文献   
8.
罗紫鹏 《理论界》2014,(10):139-142
民国初年各类书信尺牍的出版一度高涨,而其中的艳情尺牍因其骈四俪六的绮艳文风尤为一时风尚,特别是以徐枕亚等人为代表的旧派小说家陆续发表的一些"创作型"、"代言体"书牍,在一笔操办往复书信的过程中,竟使其具有了小说的情节和架构,具有了类似于《玉梨魂》一派写情小说的特点。然而到底是此类艳情尺牍的创作和出版催生了《玉梨魂》一类兼具书信体特点的小说的出现,还是民初《玉梨魂》等写情小说的流行刺激了艳情尺牍的出版和流行呢?笔者通过比较明清以来言情小说的基本情况,认为尺牍在小说中的运用一直存在,民初艳情尺牍的出版和风行应该是源自于写情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蒋益 《船山学刊》2000,(4):66-70
一所谓言情小说,当指以男女情爱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它作为一种小说体裁,发轫于明末而盛极于民初。在数百年的发育过程中,它孕育出了《玉娇梨》、《玉梨魂》、《广陵潮》等惊世之作,更以《红楼梦》为巅峰雄视文坛近两个世纪。民国初年,文坛几成言情小说的一统天下,出现了“无情不成小说”的形势,作家们在情字上大做文章,一时间苦怨奇幻、哀惨谐趣诸般情感铺天盖地,徐枕亚、吴双热、周瘦鹃、包天笑、李涵秋、张恨水被公认为“此中圣手”。五四以后,世风大变,观念日新,言情小说的主题与模式遂失去了生命力,它需要与时代同步,…  相似文献   
10.
邓伟 《北方论丛》2011,(1):25-28
民初小说"第一畅销书"——《玉梨魂》,其语言是骈、散结合的文言。它带给了《玉梨魂》一个封闭的小说空间,蕴含了传统的审美意识,另还大量渗入古典诗词、书信、日记。以《玉梨魂》为代表的骈文小说的出现,虽称不上是清末民初文学语言面貌的主流情形,但将这一时代文学语言建构的可能性和复杂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