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志》的"九流十家"之说深刻影响着历代学者对先秦学术思想的理解,但这一观点却并非是对先秦思想的忠实还原,而是基于其时代思潮与自身学术立场所作的理论建构.先秦学者多以人论学而不称家派,至司马谈《论六家要指》始以家论学,将诸子分为六家,并欲以道家统摄诸子.《汉志》又扩展为"九流十家",将司马谈口中的"道家"降格为"杂家",并以六艺统摄诸子,以"诸子出于王官"说为其羽翼.然据《庄子·天下》篇所论,六艺与诸子并非相互统摄的关系,由此可见《汉志》"以六艺统诸子"的观点是基于其时代立场所作出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2.
"绝地天通"是中国思想史、宗教史上的一桩重大事件,其对后世的影响可谓深远。从家为巫史到国为巫史,"绝地天通"实质上正是中国上古意识形态从巫术走向宗教的决定性起始,标志着上古国家宗教的初成。"绝地天通"是王权对于神权的垄断,且王权利用神权赢得了实施统治的神圣合法性,从此奠定了中国古代历史政教关系的基调;"绝地天通"剥夺了民众参与宗教活动的权利,仅使其成为观礼性的边缘角色,这大大淡化了民众的宗教热情,从而促进了实用理性的成长;"绝地天通"把相当一部分原本从事神事活动的精英人士抽离出来,其中一些人成为分门别类专司某种世俗事务的职官,他们的知识与智慧专注于现实问题的思考与索解,这为后来的"诸子出于王官"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刘师培“古学出于史官”学术命题 ,在近代学术史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该命题的学术渊源可追溯到《汉书·艺文志》、章学诚、龚自珍以及刘师培的祖父刘毓崧 ,但是对此作系统阐述的是刘师培。刘师培认为“古学”形成于一个以宗教、实验为背景、以“王官”为主体的礼制文化传统 ,这对于认识上古社会的真实面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他还进一步指出“古学”与王官中的“史官”关系尤为密切 ,并且还解释了古学掌于史官的原因、弊端。最后刘师培得出古学不仅缘起于史官 ,而且古学的兴起又是对史官的反动这一结论。刘说在近代学术史上不乏立异者与同调者 ,但是刘师培对该命题的论述可以说“成一家言”,具有深远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21,42(11):151-157
  相似文献   
5.
6.
试论先秦诸子学说的共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诸子百家虽然流派众多,各家思想主张颇为复杂,但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考察,仍可清晰地发现各家学说有着一些相近的特色。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以政治为中心建构其理论体系,在学术上有一定的排他倾向,在论证学说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托古”心态。这些特征的形成与诸子学说继承的文化遗产,即西周王朝的贵族文化的垄断形式——王官之学是有一定联系的。  相似文献   
7.
在从封建向郡县转型的过程中,汉西京政局也为之一变.汉武帝广开人才仕进之路,内重郎官侍从之学,外立<五经>博士,以内驭外,建立汉家新王官体系.这一体系在既定的大一统意识形态主导下不断的统合、扩张,推动着汉代儒学的不断演构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围绕《七略·诸子略》的争议主要有两方面,一为《诸子略》的分类标准问题;一为《诸子略》与“诸子出于王官说”的关系问题。《诸子略》的分类是兼顾学术分类和目录学的需要,虽然略有混淆,但总体看来仍是自成一体。《诸子略》也没有明确提出“诸子出于王官说”,刘歆的古文经立场是解读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汉书》中诸子之学出于王官的说法受到现代学者质疑,其中儒文化的起源得到深入讨论。历史地看,儒文化的起源和殷商遗民参与制订周礼有关。周礼的制订标志着中国王官文化体系的形成,其特点是将政治大一统的基础建立在宗法伦理之上。周礼蕴含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内涵给儒文化以永久的启示。儒道墨法各家中,只有儒家认同周代王官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也是儒学后来成为与中国传统政治相适应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威海市农村,许多村庄的名称中含有"屯"字和"庵"字,如白鹿屯、许家屯、王官屯、戚家庵、北山庵、六木匠庵,等等。据粗略统计,名称中含有"屯"字的村庄有58个,含有"庵"字的村庄有150多个,形成两个引人注目的地名群。经考证,每一个地名群形成的时代背景、原因和年代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